宿州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可行性报告
1、总论
、项目背景
、项目简介
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位于宿州城市的东南部,与城区紧密相连,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开发区内现有多家较大型企业,由于开发区内没有现有的污水处理厂,为了开发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是必要的。本项目主要为对宿州市开发区综合污水处理厂总规模8万吨/天(一期日处理能力2万吨)和污水收集系统工程以BOT方式进行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和移交及所有相关的活动,该厂服务范围为宿州市开发区指定区域内企业经处理达标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经营性污水的综合污水。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编制依据
①《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6—2020)》
②《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07—2020)》
③其他相关资料
(2)编制原则
①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实行污水综合治理,贯彻近、远期结合,分布实施的方针,全面解决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对宿州经济开发区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改善城市河渠及下游河流的水体质量,力求获得建设项目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排水管网统一规划,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及城市建设的进程逐步完善。
③污水处理工艺在满足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力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管理简单、高效节能、操作方便、成本低、占地少。
④为保证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供电系统需有较高的可靠性,污水处理厂采用双回路供电,并且设备有足够的备用率。
⑤妥善处理、处置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⑥选择国内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护维修简便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
⑦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提供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水平。
⑧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范围内,总平面布置要符合整个地区的总体规划,在厂区建筑风格上力求统一,并与厂区周围景观相协调。
⑨对工艺方案进行较为完整的静态和动态的经济分析和评价。
(3)编制范围
可行性研究范围为:①在宿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工程规模为8万吨/日(一期2万吨/日;二期3万吨/日;三期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②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中途提升泵站。
、城市概况
、地理位置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端,与江苏、山东、河南三省接壤,,,位于东经116度9分——118度10分、北纬33度18分——34度38分之间。宿州市史有“皖北大门”、“徐南形胜”之称,东临洪泽湖,西接芒砀山,南面是淮河,北面则是黄河,处在淮海经济区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西缘,是陇海经济带的龙头,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是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辐射的前沿,南北经济文化交汇的要冲,在安徽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宿州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与苏、鲁、豫3省11个市县接壤,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1999年撤地建市,辖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17万人。
开发区现状范围为东起沱河,西至合徐高速公路,北起(铁路以西)至纺织路、(铁路以东)至浍水路,南至(铁路以西)至外环南路以南1000米,(铁路以东)至外环南路以南4000米。。
、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宿州以平原为主,海拔14 —48米,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倾斜。开发区内地势平坦,地耐力在每平方米20吨左右。
(2)气候气象
宿州市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774—895毫米,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较频繁。
(3)水文水系
宿州市属淮河流域,大小河流70条,分属新汴河、潼河、安河、南四湖和故黄河6大水系。,人均约400立方米,分别为全省、%%;,%。第四系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水、,。
开发区的主要地表水体为沱河、浍河、运粮河、三八河等。沱河,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全长192公里,流域面积45000平方公里,宿州市以内的流域面积是2917平方公里;浍河,发源于河南省,流经宿县、灵璧,在五河县进入淙潼河,最后流入洪泽湖,。
、城市性质、规模及经济开发区概况
宿州全市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17万人。新型
2010427宿州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可行性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