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语文教案7篇(经典).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语文教案7篇(经典) 】是由【44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语文教案7篇(经典)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语文教案7篇(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索·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相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化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肯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宏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 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探讨,精讲探讨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状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怪)
  “信奉”是什么意思?(信任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怪”在什么状况下责怪?(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状况下。)
  ⑶ 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怪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莫非要违反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 ”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探讨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冲突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英勇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⑴ 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试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 b、公开试验)板书。
  ⑵ 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 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仔细的科学看法?(反复、很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 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 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须要有多大的志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⑶ 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部分:
  ① 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起先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人们是怎样争论的?
  ② 找出书上描写人们争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看法)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怪、嘲讽、讥笑、讽刺的语气)
  ③ 面对人们的责怪、嘲讽、讥笑、讽刺,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念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动画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 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异)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 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知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行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信任别人。敢于思索,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状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英勇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要)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 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 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其次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 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当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索,用仔细、严谨的看法对待学习。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试验 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相识13个生字,书写8个汉字,驾驭双人旁。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踢毽子的乐趣,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具打算:
  生字卡片、挂图、毽子。
  课时支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您们会踢毽子吗?谁情愿上来表演一下?
  2、学生表演后,评一评谁踢得好。
  3、刚才一些同学踢得好,一些同学踢不好。为什么同是一个毽子,会出现两种状况呢?
  4、指名发言,导入新课。
  5、板书课题。










  二、相识生字,读准课文。
  1、学生听录音范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诞生字读读、认认。
  3、老师出示文中本课生字认读。
  4、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认一认。
  5、回到课文,分段指名读课文内容。
  6、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问题导学,读懂课文。
  1、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在老师脚上听话吗?您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自由读其次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出示图一,引导理解:毽子听话极了。
  (4)指导朗读其次自然段,感受踢毽子的`乐趣。
  2、看着毽子这么听话,我们真想踢,可是刚起先时,毽子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理解。
  3、听了老师的话,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1)指名反馈。
  (2)出示图二引导感受:毽子变乖了。
  四、课时总结:
  毽子原来是很不听话的,可是练习多了它就会很听话了。我们做事情、学东西也一样,刚起先学不好,做不好,只要我们仔细练习,驾驭其中的方法,就能做好学好了。










  其次课时
  一、巩固全文、练习说话。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2、指名说说: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3、齐读课文中老师的话。
  4、引导说话:我喜爱________________,刚起先时_____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说一说,听一听,评一评谁说得好。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练生字
  (1)抽读生字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口头扩词,理解字义。
  (3)指名说说您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4)学生反馈识字难点,老师重点指导识记。
  2积累词汇
  (1)认读“词语花篮”中的五个词语。
  (2)找出“词语花篮”中的一对反意词加以识记:生疏----熟识
  (3)找出其它词语填在“词语花篮”里。
  3练习书写。
  (1)认读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逐字扩词,理解字义。
  (3)归类识记字形,练习书写。










  三、课时总结。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耐性、仔细地去发觉它其中的方法,肯定会做得又快又好的。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练习扩词。
  2、写一写您喜爱 玩的活动。
  板书设计:
  毽子变乖了
  起先:一点儿也不听话(生疏)
  每天都抽时间玩
  不久:变乖了(熟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实力。
  ,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爱好,培育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实力。
  课前打算
  、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
  第一课时 我的发觉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
  。










  ,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肯定有许多新的`发觉,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觉
  今日,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觉。(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留意加点的部分。
  ,你发觉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
  ,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觉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摇摆”)
  ,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读准字音。
  ,体会诗意。
  。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搜集整理。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运用看图识字方法 让学生识字的课文。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观看花儿的场景,学习有关身体部分名称的5个字;其次部分则通过两个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通过学习两句俗语相识两个表示动作的字。图画展示的是儿童的生活,因此,看图识字的本质是利用已经熟识的生活识字。这身体部分的5个字和两个表示动作的字,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识并常说的,有利于学生驾驭。

2025年语文教案7篇(经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