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是由【游园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涵洞除应进
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承台及墩身上设置观测标。

每个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
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
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当遇到底层承台太深难以观测或施工墩身过程中需要掩
埋的情况,可设在加台上。

每墩观测点数量2 处,位于墩身两侧。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观测期间正常
,-1。

-1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示意图
在墩身较矮或其它不便竖立水准尺观测的情况下,可设置加台观测标(-2,
第 1 页 : .
并将钢筋混凝土立柱延伸至地面代替墩身观测标。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
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观测标位置。

-2矮墩观测标设置示意图

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 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
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第 2 页 : .

(1) 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前3
孔逐孔观测,以后每 30 孔选择 1 孔观测。对于实测弹性上拱大于设计值的梁,该孔梁
前后未观测的梁均应逐孔补充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移动模架施工的梁,
对前 6 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每 10
孔选择1 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
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2) 观测点布置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 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在梁场观测及架梁后
尚未开始轨道工程施工时,为准确观测梁体徐变值,观测标设在梁顶腹板处;当开始铺
轨道工程时,为避免铺轨干扰,将观测标转移在防撞墙上距底部10cm处(凸出墙面约
2cm),-1、-2。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截面、
1/4截面、跨中、3/4截面均应设置变形观测点,若单跨跨长较大,可在上述布置要求的
基础上按长度内插增加观测点,间距大约15~20m,-3。

-1简支梁徐变观测标志横向布置示意图
第 3 页 : .

-2梁部测点顶面布置示意图

-3连续梁梁部测点纵向布置示意图
(3) 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置 6 个观测标,分别
在支点及跨中设置。
(4) 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施工单位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

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
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 个。涵洞较高时测标可埋在涵内;涵洞
较矮无法立尺时,埋在涵外,过渡段填筑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转移到帽石上,在涵洞
进出口的帽石顶面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端,高出顶面3mm左右。
第 4 页 : .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
,其中测点1,3,4,2 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
6,5 构成第二个闭合环。所有观测线路在形成闭合环以前必须置镜两次以上,以保证不
会形成相关闭合环。


,沉降观测点
位布设于墩台两侧,首次观测必须进行闭合往返观测,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
所示。
第 5 页 : .

图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承台观测标:选择Φ20mm 钢筋或不锈钢棒,顶部磨圆,,高
出埋设表面3mm,顶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可采用标头为φ 20mm不锈钢测标,-1,-2。可以在
墩身拆模后打孔用植筋胶固定。
第 6 页 : .

-1墩身观测标示意图


-2墩身观测标标牌
、梁体徐变观测标、。

,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
第 7 页 : .
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
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施工单位的桥梁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
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
影响桥梁施工质量。

按国家二等水准技术要求施测,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点的中误差限值为
±1mm。

(1)-1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


-1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备 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设置测点进行首次
墩台基础施工完成
观测
承台回填前,测点转
墩台混凝土施工 全程 荷载变化前后各 1 次 1 次/周
移至墩身
架梁前 全程 1 次/周

制 预制梁架设 全程 前后各 1 次


桥 附属设施施工 全程 荷载变化前后各 1 次 1 次/周
制梁前 全程 1 次/周
桥 位 施
上部结构施工中 全程
工桥梁 荷载变化前后各 1 次 1 次/周
附属设施施工 全程
前 2 次通过,前后各 1 次;其后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游园会
  • 文件大小1.41 MB
  • 时间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