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市赛课.ppt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考语文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市赛课 】是由【fuxiyu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语文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市赛课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专题二 掌握关键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性阅读
第1页
[考点要求] 
能阅读了解、分析鉴赏浅易古代诗文。
、语言和表示技巧鉴赏

第2页
1.(·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第3页
(1)读标题,探内容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 标题交代了诗中心事件(“溪行逢雨”)和写作对象(“与柳中庸”)。
提醒
读懂文本·(约5分钟)
提醒 标题点明了“吟”写作对象(“三峡”)。
第4页
(2)读正文,明主旨
第一首:该诗“情语”是“_____”一词,表示了_____________之情。
第二首:该诗“情语”是“___”一词,表示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3)读注释,挖暗示
注释暗示是:___________。
鉴赏
答案
那堪
思念友人难过

愁并非因客观事物
而生,而是从自己而生
用典,景哀
第5页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________来写愁。
答题思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归类:形象鉴赏题
对应考点:文学作品形象鉴赏
真题训练·(约6分钟)
答案
答案 猿声
答案 两首诗表示情感共同意象就是“猿声”,经过猿声来抒发诗人愁怀。
第8页
(2)简明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差异。
答题思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 该题问是两首诗抒情手法差异。首先要考虑有哪些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另外,两首诗一为唐诗,一为宋诗,唐诗重情韵,宋诗重思理特点也是解答依据。第一首诗全诗不见“愁”,但描写之景处处见“愁”,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第二首诗显著是用典并点明“愁”字,另外,三、四句有以理写愁特点。
第9页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归类:表示技巧鉴赏题
对应考点:文学作品表示技巧鉴赏
答案
答案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第10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市赛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uxiyue
  • 文件大小806 KB
  • 时间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