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精品)小学数学教案4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精品)小学数学教案4篇 】是由【文档百货】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精品)小学数学教案4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精品)小学数学教案4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敏捷、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本设计通过观赏生活中的漂亮图案,激起学生对漂亮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爱好。复习前面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2.培育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情感。
  本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主动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胜利的欢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同学沟通和老师总结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实力。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多媒体课件收集到的各种漂亮图案。
  学生打算:花瓣图案方格纸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起爱好。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观赏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美。(课件出示图案)这是五环旗,由圆这个基本图形组成,再看盘子底部的花纹、摩天轮、铁栅栏、窗花,还有这个以花瓣为基本图形组成的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殊行政区的'区徽。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它们。
  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美在哪儿吗?这么美的图案,艺术家是怎样设计出来的?看到这些漂亮的图案,你有什么感想呢?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观赏和设计一些漂亮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观赏漂亮的图案,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图案本身的美,还能感受到轴对称、平移或旋转在其中的应用,激起学生探究漂亮图案的欲望,唤起学生制作漂亮图案的爱好。在指导学生观赏漂亮图案的同时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自主设计做打算。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视察、分析图案。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视察后提问:花瓣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观赏花瓣图案,视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洁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成困难图形的过程,明确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相互沟通并汇报。
  (1)老师要求学生拿出手中的花瓣图案,在自己的方格纸上动手摆一摆,并提问:图案A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得到花瓣图案的?
  (2)学生探讨、操作,然后请几名学生展示。
  ①图形A连续旋转得到花瓣图案。
  ②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再利用旋转或轴对称得到花瓣图案。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总结的两种方法)
  (3)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沟通后汇报,老师借助课件演示改变过程)
  方法一:先旋转后对称。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和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二:先旋转后平移。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A向右平移3格,然后向下平移3格;最终将图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三:先对称后旋转。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绕点O将图形A和图形B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四:先对称后平移。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将图形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将图形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五:先平移后对称。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B;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六:先平移后旋转。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将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师:在经验了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后,我们发觉图案的设计其实很简洁,只要驾驭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方法,便可以自如运用这些学问制作出漂亮的图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须要比例尺。










  2、 通过视察、操作与沟通,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学问,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视察生活的习惯。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学问,通过视察、操作与沟通,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画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
  1、画图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在上新课前先来画一画图,请同学们翻开课堂练习本,拿出尺子。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请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
  请大家在本纸上画一条长1米的线段。(生面有难色)
  师:怎么不画了?有什么疑问吗?(本子没有1米长)那该怎么办呢?
  (把1米长的线段缩短后,画在本子上)(生画)
  2、引入新知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长的表示(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但是假如把黑板上的数据1米擦去,、5厘米线段图给别人看,别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米吗??那么今日,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挚友,它就是《比例尺》!(板书)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理解比例尺意义
  师:大家请看笑笑同学就依据比例尺的学问画出了他家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思索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生思索沟通)
  生汇报:1表示图上距离、100表示实际距离
  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100厘米,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师:对,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事实上就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生读一读
  2、生活中的比例尺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见过比例尺?)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各图,分别让学生读出图中的比例尺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
  3、自己写一个比例尺
  师:现在你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个比例尺,并向同桌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生汇报
  4、总结比例尺的特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的相识了比例尺,你有没有发觉比例尺有什么样的特点?(生说)总结:是一个比;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三、运用学问,尝试解决问题。
  1、解决第2小题










  师:同学们,笑笑按比例尺1:100画出了她家的平面图,他想带我们看看他的卧房,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先请大家量出他卧房长宽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吧?(课件)
  (1) 量出笑笑卧房的长和宽
  师:你们量出了笑笑卧房长是?宽是?那你们算出笑笑卧房实际的长和宽吗和面积吗?(课件出示)试一试,并把你的解题思路写在练习本上。
  (2)算出笑笑算一算笑笑卧房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a :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察)
  b :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
  小结回顾
  想一想,我们刚才在求笑笑卧房面积的过程中都经验了哪些程序?(先量出图上距离,在求出实际距离,然后才能算出面积)
  2、解决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让学生探讨一下,再汇报方法,然后再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展示仪展示)
  3、解决第4题
  师:笑笑在设计图时还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吧!
  (课件出示在父母卧房的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1)分析题意,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1) 学生沟通想法。
  (2) 学生独立完成。
  生1:2米=200厘米 200/100=2厘米
  生2:200÷100=0。02米 0。02米=2厘米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特别的精彩,笑笑还为我们出了道难题,大家敢于应战吗?
  4、解决第5题
  (课件出示:笑笑的卧房长4米,画在图纸上,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房的长。)
  1、 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 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小组合作、探讨、探究、反馈汇报。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
  。
  ,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发觉运算律培育探究、概括实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发觉乘法安排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安排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老师板书: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觉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诞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探讨,全班沟通)
  老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觉乘法安排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探讨,全班沟通)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老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老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安排律。
  (4)假如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安排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沟通)
  老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安排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探讨,找出错误的缘由,再汇报,最终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终与全班同学沟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乘法安排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验共同探究的过程,培育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沟通的实力。
  3、会用乘法安排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 指导探究乘法安排律。










  2、 发觉并归纳乘法安排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安排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挚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索:(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爱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举荐的理由。
  (3),须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沟通
  (约10分钟)

2025年(精品)小学数学教案4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档百货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