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月光曲》教案.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月光曲》教案 】是由【杏杏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月光曲》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月光曲》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月光曲》教案1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月光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终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改变,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育联想和想象的实力。
  4、感受贝多芬怜悯酷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改变。
  
  贝多芬感情改变的缘由。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闻名的?(相机教学§1)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终一小节)










  4、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焦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9:(指名读课文)
  (1)这段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改变)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2)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改变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上升风卷巨浪
  月光照射波涛汹涌
  (3)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9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4)老师小结:这些月光和海面的改变,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在前面写上:柔软徐缓
  有力快速
  昂扬激荡)
  (5)系统练说: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起先,他的琴声是柔软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生接着说——
  (6)是这样的音乐(指板书)引起了这样的联想(指板书)。这是我们的猜想,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不过我想:,不肯定象我们探讨的那样简洁,可能在一片安静的大海中,也会间或跳起几个洁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音乐观赏)










  (7)想象练习:你听着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其次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2——§8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1)有感于知音:什么叫知音?从哪儿看出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这位知音特殊吗?特殊在哪儿?在贝多芬遇到知音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有什么改变?
  板书:一分触动
  非常感动
  万分激烈
  (2)寄情于月光:他把这份感情寄予给了谁?(出示朗读第8小节)
  4、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改变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改变的。)
  五、课外延长:
  1、老师: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艺术财宝,也给我们带来了今日这个漂亮动人的传闻。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网络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点击网络)介绍:他的乐曲热忱激扬,像一团熊熊的烈火,迸发着炙热的激情。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月光曲》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感情的改变。
  2、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辨别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改变。
  2、初步学习辨别事物和联想。
  教学方法
  探讨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法
  教具:电脑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 揭示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订正读音
  3、 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4、 学生质疑
  三、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1、 板书课题:月光曲
  2、 请生简述《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3、 质疑: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生从内容及人物质疑)
  二、 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情改变
  1、 生快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来?
  2、 品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小组探讨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3、 沟通探讨状况,重点体会以下几方面:
  (1) 贝多芬进屋是被兄妹的谈话所感动;
  (2) 贝多芬弹一曲是看到兄妹穷,但又爱音乐,产生了怜悯心;
  (3) 贝多芬又弹一曲是因为发觉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烈;
  (4) 贝多芬飞奔回店是因为创作了一首新曲子很兴奋。
  依据生回答板书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关键词
  4、 小结
  (1)通过刚才的探讨沟通,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述:这些感情的改变其实就是贝多芬创作出《月光曲》的缘由。
  (2)这些结论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依据生述板书学法。
  找
  分析言行 问
  议
  说










  体会心情
  理解内容
  三、 学习体会第三节
  1、 文中哪里最让贝多芬感动?(课件出示兄妹对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那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受,我不过随意说说罢了。”
  2、 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探讨,体会兄妹说话时的心情改变。
  3、 沟通探讨状况
  (1)妹妹说第一句话时是(渴望)的心情,因为她知道贝多芬来到小镇,很想
  听贝多芬弹琴;
  (2)哥哥说话时是带着(难受的`、缺憾的)心情,因为家里穷他不能满意妹妹的心愿;
  (3)妹妹说其次次话时是带着(劝慰)哥哥的心情,因为他不想让哥哥为了她而难受。
  4、 指导朗读兄妹的对话
  (1) 同桌分角色练读。
  (2) 指名生分角色朗读。
  (3)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5、 听了兄妹谈话,你有什么想法?
  6、 小结:贝多芬正是被这对穷兄妹间的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了,才进了屋,才有了后来献给兄妹俩的《月光曲》。大家想听这首曲子吗?
  四、初步辨别联想与实在事物
  1、 请生划出文中示意《月光曲》曲调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 小组探讨:读句子,依据内容画一画。
  3、 请生展示作品,并让大家评议。
  4、 课件出示选择题,让生选择《月光曲》曲调,并说理由。
  选一选:A、舒缓——明快——激扬
  B、明快——激扬——舒缓
  C、舒缓——激扬——明快
  5、 观赏《月光曲》
  6、 请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曲调的改变。
  7、 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
  8、 哥哥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9、 师述:通过学习我们发觉联想可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但联想要以实在
  事物为依据。而同样的音乐,让不同的人听,由于各人的经验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联想。
  五、扩展,体会文章中心
  1、听音乐,想一想:
  盲姑娘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
  2、你们认为贝多芬想通过这首曲子表达些什么?
  3、穷兄妹俩听了贝多芬的曲子,他们很华蜜。从贝多芬那儿他们也获得了自信,今后他们会怎样面对生活呢?
  板书设计:
  月 光 曲
  听:谈话 (感动)










  贝多芬 看:贫困 (怜悯)
  弹:一曲 又一曲 (激烈)
  记:曲子 (兴奋)

2025年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月光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杏杏铺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