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DB52 T 1401.41-2022山地旅游 第41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要求.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DB52 T 1401.41-2022山地旅游 第41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要求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DB52 T 1401.41-2022山地旅游 第41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要求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ICS
CCS A 12
5 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2022
山地旅游 第 41 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
要求
Mountain tourism—Part 41:Characteristic tourism tow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2022 - 11 - 28 发布 2023 - 05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 .
DB52/T —20222

山地旅游 第41部部分:特色色旅游小小镇建设设要求
1 范围
本文文件规定了山山地特色旅游游小镇建设的的总体要求、规划选址、旅旅游公共服务务设施、旅游游接待设施、
管理要求求、等级评定定等内容。
本文文件适用于山山地特色旅游游小镇的规划划、设计、建建设、管理和评评定。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列文件中的内内容通过文中中的规范性引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少的条款。其其中,注日期的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期对应的版本本适用于本文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件,其最新版版本(包括所所有的修改单单)适用于本本
文件。
GB/T 公共信息图图形符号 第第2部分:旅游游休闲符号
GB/T 公共信息导导向系统设置置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总则
GB/T 17775-20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等级的划分与与评定
GB/T 18971 旅旅游规划通则则
GB/T 18973 旅旅游厕所质量量要求与评定定
GB/T 31383 旅旅游景区游客客中心设置与与服务规范
GB 37487 公共共场所卫生管管理规范
GB 37488 公共共场所卫生指指标及限值要要求
GB 公公共场所设计计卫生规范 第1部分:总总则
GB 50763 无障障碍设计规范范
HJ 192-2015 生生态环境状况况评价技术规规范
LB/T 014-2011 旅游景区讲讲解服务规范范
3 术语 和定义
下列列术语和定义义适用于本文文件。

特色色小镇 charracteristicc town
依赖赖特色产业和和特色环境因因素打造的微微型产业集聚区,具有产业业特而强、功能能聚而合、形形态小而美、
机制新而而活等特征。

山地地特色旅游小小镇 tourisst town witth mountain characteristics
以旅旅游业为支柱柱产业,以山地自然与人文环境为依托托,以山地旅旅游特色活动动为主体,以以山地旅游功功
能服务要要素配套为保保障的特色小小镇。



1 : .
DB52/ —2022
4总体要求
突出特色
应梳理山地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突出山地立体景观和民族风情,形成山地旅游主题及形象。
应根据山地旅游资源特色和区位条件,确定发展类型,如景区主导型山地特色旅游小镇、商业
驱动型山地特色旅游小镇、旅居社区型山地特色旅游小镇、产旅融合型山地特色旅游小镇等。
应根据发展类型,确定以山地旅游为核心发展业态,实施产业融合策略,拓展产业链条,构建
山地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多元化业态体系。
应根据山地旅游资源,并遵循山地旅游主题和产业特色,打造山地旅游核心产品及配套支撑产
品,形成山地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空间塑造
应利用山地地形,形成围合式、网格状开放式、镶嵌式或中心-组团式等空间布局形式,在空间
节点和廊道上应融合山地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特征。
应保持或优化现有山水田园格局,与山地自然环境相协调。
应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性利用,延续和传承传统的生活形态。
景观风貌
区域内建筑物的体量、色彩、高度、造型应结合自然环境、文化传统、民族风格等要素形成统
一的设计,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
应在出入口、中心节点、公共活动区等重点区域设置特色鲜明的标识物,其风格、体量、文化
内涵等应根据小镇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特征进行设计,尽量采用当地特色材料建造。
应重视对街道特色的塑造,在街道与小镇历史文化、地形地貌的关系,沿街用地功能、业态的
组织;街道末端景观的处理,沿街建筑尺度、风格与形式等方面体现小镇主题与风格。
生态环境
应严格保护生态用地,并尽量采用低影响、低冲击、低干预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受到一定
破坏的区域,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
绿地合理布局,充分考虑绿地的服务半径,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立体、多元的生态环境
与绿色景观效果。
在植物的应用上应因地制宜,类型多样,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营造多
层次的景观效果。
5规划选址
规划
应编制山地特色旅游小镇规划。
规划应符合GB/T18971的规定,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应编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规划目标明确,规划方案符合国家及贵州省相关规划的要求。
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顺畅、体现山地特色。
2 : .
DB52/ —2022
选址
应顺应山地地形,融入山地自然环境。
应靠近省道以上等级公路,区位交通较好。

应避开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周围应无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域。
6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旅游交通
具有便捷的外部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可进入性。
具有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设置候车场所,场所应遮阳蔽雨,造型美观,体现山地景观特色
或民族风情,并与环境相协调。
因地制宜建设有地域特色的山地游览道路,游览道路的布局与走向应结合自然地形与景观特征。
具有完善的绿道系统,配套建设驿馆或驿站,提供休闲休憩、餐饮购物、停车换乘、自行车租
赁等服务功能。
主要集散区域应建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组团式或分散式布局的生态型停车场,标志规范、醒
目,应按照GB/。
游客服务中心
在出入口等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的地段设置规模适当、地域特色明显的游客服务中心。
具备信息咨询、景观宣传、预订、受理投诉、导游服务、商品销售、游客休息、商务、票务、
医疗、邮政、电信等服务功能,配备适量可联网的查询触摸屏。
建筑物设置及服务规范应符合GB/T31383的要求。
游憩设施
主要街区、广场等公共空间应配备旅游导览设施,宜为电子方位感应式解说设备、电子触屏导
览设备等解说导览设施。
游览线路沿途应配备供游客观赏、休憩的建筑物或设施,配备自动售货机、流动售货机、小卖
部、卫生设施等便民服务设施,布局合理。
旅游标识系统
具有完善的交通标识、引导标识、位置标识、导览标识、说明标识与限制标识等各类旅游标识
系统。
旅游标识系统的建设应符合统一性、连续性、单纯性与可读性的基本原则。
旅游标识牌面的设计应注意认知性和可读性。文字表述清晰、简洁、易懂,应有两种以上语言。
字体、大小、颜色与底色、图标等和谐醒目,具有特色。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应按照GB/
和GB/。
应在游客服务中心、重要设施、出入口、交通站点、街道节点、广场、重要景区(点)等位置
设置山地特色旅游小镇导览图。
3 : .
DB52/ —2022
智慧旅游平台
应建立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具有门票预约、承载量监测预警、安全监测与管理、旅游舒适度评
价等功能。
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宜与县级及以上智慧旅游平台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建共享。
应引导各类互联网平台和市场主体参与旅游服务大数据产品及增值服务开发。
旅游厕所
应结合用地条件,并依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方便实用、节能节水、保护环境的原则建设生
态环保厕所。
建筑外观设计应注重与周边和小镇整体环境协调,尽量选用本地材料,体现地方建筑风格,突
出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高峰期或不适宜建设固定厕所区域应采用移动厕所解决如厕问题。
内部设计应按照GB/T18973的规定执行。
7旅游接待设施
餐饮设施
装修风格、服务方式等应有主题,有特色,体现小镇总体形象。
应开发地方饮食文化,推出与小镇特色相适应的餐饮菜式,体现地方风味。
应注重传统老字号的保护与新餐饮品牌的培养。
应注重绿色食品的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住宿设施
应根据旅游定位及旅游者接待量、消费者特征与需求等要素,确定住宿设施的规模和等级,形
成合理的住宿服务体系。
建筑样式、装修风格、服务方式等方面应体现山地特色,并与小镇主题相呼应,体现小镇总体
形象。
游览设施
游览场所应提供公众信息资料,如小镇介绍、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览图等,公
共信息资料应有民族特色、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良好、更新及时。
游览项目应具有文化感受性、山地体验性。
购物设施
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应采取组团式或沿街式空间布局方式。
购物设施识别性强,外观、店招与小镇整体风格协调,购物环境整洁、舒适、方便。
装修风格、服务方式等应有主题,有特色,体现小镇总体形象。
娱乐设施
应开展文化类、山地运动类、民俗类、游戏类、康养类娱乐活动。
应依据山地资源特色,建设迎客厅、主题公园、博物馆、植物园、民俗园、游乐园、健身馆、
水上娱乐场所等娱乐设施。
4 : .
DB52/ —2022
应根据旅游者活动规律,加强旅游基础性娱乐设施的布局和服务功能建设,包括茶坊、游艺室、
KTV、音乐茶座、咖啡厅、多功能厅、酒吧、露天花园、桑拿、水疗中心等。
服务人员要求
着装得体整洁,形象端庄、大方,宜穿着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服装。
服务主动热情,细致周到,行为文明,举止符合岗位规范要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公平对待
游客,尊重游客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
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操作熟练,讲解员应熟悉当地历史人文与风土
人情,服务质量应符合LB/T014-2011中第4章的要求。
8管理要求
管理机构
应建立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交通、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统筹、协调的综合管理机制。
应有产业定位政策,明确在山地特色旅游小镇经济发展中山地旅游产业的定位。
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旅游市场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制度。
旅游投诉
应建立旅游投诉处理及反馈机制。
应主动接受相关主管部门及旅游者的监督,对外公布质量投诉监督电话。
在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旅游景点、主要街道、广场等区域设意见箱,定期收集分析游客意见,
并针对游客意见进行及时改进。
人才培养
应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吸引人才。
应建立山地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系统。
应建立人才培训制度。
医疗救援
应建立旅游应急救援机制、机构和设施,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并对后续遇险赔付问题
提供相应的支持。
小镇及主要景区(景点)等游客聚居区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具备进行初步医疗
救助功能。
安全保障
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和队伍。
应制定突发事件和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旅游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和防
范制度,责任落实,定期检查。
应有健全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设施,并定期检查。
无障碍设施完善,主干路、干路等应设置盲道,交通信号灯有蜂鸣装置,无障碍设计应按照GB
50763的规定执行。
5 : .
DB52/ —2022
环境卫生
依法依规,营造公平、规范经营环境,无假冒伪劣商品、胁迫消费等不法行为。
经营性场所环境整洁、舒适卫生,住宿、餐饮、娱乐场所的卫生设计及条件符合GB37487、GB

垃圾箱布局合理,造型美观,与环境相协调。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集中处理。
宣传推广
应建设山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旅游交通、景区、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旅
游活动信息。
应及时发布假日旅游市场供需信息、旅游气象服务信息、安全风险信息提示等旅游重要信息。
发布信息应及时、权威、全面。
应设立专门的宣传促销部门,有固定的宣传促销人员和渠道。
社区参与
在制定发展规划及其他重要决策时,应通过项目听证、联合会议等多种方式征询社区居民意见。
应保证社区居民与管理者沟通渠道畅通,对社区居民意见应及时处理。
应优先为社区居民提供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包括文化教育、环境教育、普识教育等。
9等级评定
评定指标
评定一级指标由总体要求、规划选址、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管理要求5
个维度构成,总分1000分。
总体要求为230分,由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构成;规划选址为100分,由2个二级指
标、9个三级指标构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230分,由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旅游接待设
施与服务210分,由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构成;管理要求230分,由8个二级指标、24个三
级指标构成。
等级划分
将评定指标得分汇总,800分以上通过评定。得分在900分以上,可评为甲级;得分在800~899
分,可评为乙级。
评定具体内

DB52 T 1401.41-2022山地旅游 第41部分: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