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前美术相关理论.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学前美术相关理论 】是由【duzw46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前美术相关理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我国学者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陈鹤琴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黄翼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屠美如的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杜玫的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国外学者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柯思修泰纳的儿童画发展阶段
赫伯特·里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
维克多·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无控制涂鸦
幼儿不懂得手中的笔是能够供自己驱使的,其结果便显示为无控制的涂鸦,只是依靠手臂在纸上有节律地来回移动
有控制的涂鸦
儿童以发现了以视觉来控制动作,儿童会有意识地上下或左右地画线,还经常把可以控制的线条与不能控制的动作混在一起。能控制肌肉动作是儿童一项很重要的经验。
命名涂鸦
儿童在涂鸦时开始对着自己画的东西说故事。开始意识到
所画的线条或自己的经验之间的联系,命名出现在画出图
形之后。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象征阶段
早期象征阶段
这个时期的幼儿视觉形象的感受力有所提高,眼动较有规律,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的外部轮廓。幼儿已能把基本形状结合在一起构成形象。能意识到自己所画的形象与实物之间的关系,有了通过想象表现客观事物的意图。如:蝌蚪人
中后期象征阶段
幼儿已能掌握较多的基本图形和线的组合,已能不断地构成新的图形,描绘的事物也越来越广泛。
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物体,五颜六色是这一时期
作品中色彩的典型特点。
画面上开始出现空间关系,意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一部分,
并通过基底线表现出来,把所有的物体、
人物放置在基底线上。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图式阶段
早期图式阶段
还保留这象征期的绘画特点,儿童画中的各个独立图形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
在色彩的认识上越来越精细,对于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等方面的辨别能力提高,能按物体的固有色填色,并在轮廓线内涂色,但不注重颜色的协调。
空间上,逐步摆脱了基底线,尝试整张画纸作为地面来表现作品形象,构图开始有层次感,但不能很好把握物体的比例和近大远小的原理。
后期图式阶段
幼儿已能用六场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开始用
一些细节来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发型,车灯等。
色彩上能用某种颜色统一画面,形成主色调。开始用颜色表达
自己的情感。如感冒时候会用绿色表现脸。
有部分儿童尝试从一个固定角度去表现
物体的空间关系,出现遮挡式构图。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玩耍阶段(2-4岁)
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享受粘土的感触和粘土造型的变化,把纸张撕破,弄碎时得到一种快感。
直觉表现阶段(4-5岁)
已有一定的制作意图,能利用粘土的可塑性去展开尝试,能用纸张折出简单的物体,或运用剪刀等工具撕、剪出简单的图形。
灵活表现阶段(5-7岁)
儿童希望能共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出他们喜欢的,较复杂
的物体形象,并将这些物体形象组合成具
有一定情节的场面。
学前儿童美术鉴赏能力发展阶段理论
加德纳的儿童审美感知发展阶段
婴儿的感知(0-2岁)符号的认识(2-7岁)“写实主义”的高峰(7-9岁)
“写实主义”高峰的衰退和审美感受性的出现(9-13岁)
审美专注的危机期(13-20岁)
帕森斯的儿童审美感知发展阶段
主观偏好 美与写实 原创表现 形式和风格 自律
瓦伦汀的有关儿童审美偏好的研究
对儿童色彩偏好的研究 对儿童图画偏好的研究
屠美如的儿童审美欣赏发展阶段
本能直觉期(0-2岁) 感知形象期(2-7岁)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生理性直接感知阶段(0-2岁)
婴儿四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色彩和非色彩。波长较长的暖色比波长较短的冷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爱,红色物体特别容易引起婴儿兴奋。
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2-7岁)
强烈的注意颜色:幼儿在感知作品时很在乎画面的色彩,哪些色彩鲜艳的作品往往为他们喜爱,色彩的美比形式的美以及没有色彩的关河影更有吸引力。
对绘画题材产生自由联想的反应:幼儿在感知和理解美术
作品过程中,常常出现对绘画题材的自由联想,且常与自己
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关注画面的局部特征:在感知一幅美术作品时,幼儿往往只
之一作品中所表现的局部特征。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
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思想
陈鹤琴是我国
儿童心理学的
开拓者,也是
我国儿童审美
心理发展研究
的开拓者。
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涂鸦期(1岁~2岁)
波形图;乱丝图;圆形图。
第二,象征期(2岁一3岁)。普遍性的象征阶段,圆圈可代表物,又可代表人;类别性的象征阶段,以一种图形代表一类事物;个别性的象征阶段,能表现事物的“我”。

学前美术相关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uzw466
  • 文件大小8.16 MB
  • 时间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