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比较研究.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比较研究 】是由【niuw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比较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比较研究
论文: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和资源日益匮乏,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和资源利用效率,为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取田间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法,分析了普通玉米/玉米大豆轮种和豆麦轮作两种玉稻种植模式的耕作管理、产量形成和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豆麦轮作种植模式中,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等生态环境指标均高于玉米大豆轮种种植模式。在生产力方面,豆麦轮作模式玉稻产量高于普通玉米/玉米大豆轮种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在豆麦轮作模式中,单位面积产量所需施肥量低于玉米大豆轮种模式,并且产量稳定性更高。综上所述,豆麦轮作模式是中长江地区玉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江中游,玉稻种植,种植模式,产量形成,资源利用效率
一、介绍
长江中游地区以玉稻为主要农作物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种植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种植模式选择是农业生产中影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在不同作物的种植中,种植模式对大豆、小麦等种植作物产量和利用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探究和分析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和发展潜力,对于完善中长江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中游地区普通玉米/玉米大豆轮种和豆麦轮作两种玉稻种植模式的土壤质量、田间管理方式、玉稻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 田间调查:在长江中游地区分别选择两个代表性县进行田间调查,对每个县选取10个玉稻种植户,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了解玉稻的生长情况、种植模式、生产方式等情况,并采集土壤样品。
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包括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碳、氮、磷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生态环境指标,并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3. 数据分析:通过对田间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玉稻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和资源利用效率情况。
三、结果及分析
1. 土壤质量分析
通过实验室分析,结果发现豆麦轮作玉稻种植模式中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等生态环境指标均高于普通玉米/玉米大豆轮种种植模式,表明豆麦轮作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豆麦轮作种植模式中的田间管理方法也更加注重土壤保育和生态环境保护。
2. 玉稻产量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豆麦轮作模式玉稻产量要高于普通玉米/玉米大豆轮种种植模式,这可能是由于豆麦轮作模式中豆类作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帮助固氮和改善土壤质量,从而提高玉稻生长的养分供应和产量。
3. 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豆麦轮作种植模式中单位面积所需施肥量低于普通玉米/玉米大豆轮种种植模式,且产量稳定性更高。因此,豆麦轮作模式玉稻的资源利用效率比普通玉米/玉米大豆轮种种植模式更高。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得出豆麦轮作模式是中长江地区玉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结论。豆麦轮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豆类作物的固氮和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同时通过旋耕和养分调控等田间管理措施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对中长江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改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未来,应进一步深入开展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玉稻种植模式的研究,完善玉稻的耕作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中长江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Li, H. Y., Guo, T. C., Lee, J. D., et al. (2013). Soybean-Wheat/Barley Strip Intercropping and Its High-Yield Mechanism in Northeast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Vol. 154, 2013, pp. 71-80.
(2)华南农业大学. 豆麦轮作玉米田连作群落土壤因子变化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0.

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wk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