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一生岁月真少年散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一生岁月真少年散文 】是由【圭圭】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一生岁月真少年散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一生岁月真少年散文
一生岁月真少年散文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一生不折——沈从文。
  先生出生于湖南凤凰县,世外桃源之地,如其代表作边城所言:
  有山有溪,白塔孤人家,老人、女孩与大黄狗。
  祥和而安宁。
  事实上他的笔下,从来的主题都是唯此“爱”与“美”二字。
  得意高足,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对先生的评价余以为最为独到:
  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他的文字,没有鲁迅的冷峻孤傲,不似老舍的市井幽默,也无赵树理般的乡土味道。
  却独一份清新自然,令人不禁莞尔。
  难怪他都曾抱怨其毕生所爱,爱他的信超过他的人。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
  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致张兆和情书
  是了,一生所爱,张兆和。
  他同她相识与中国公学,彼时好友徐志摩向胡适推荐沈从文,胡适正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在读到沈从文的作品后大加赞赏,破格聘请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担任教师。
  张兆和便是他的学生,出生安徽名门望族,气质出众,为当时中国公学校花。
  追求的人不甚其数,对于给自己写情书告白的人,她编了个号: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










  沈从文是青蛙十三。
  面对沈从文的疯狂追求,张兆和很是无奈,甚至跑到校长胡适面前告状。
  胡适微微一笑: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啊。
  张兆和不甘示弱: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或许是沈先生的`文字太美,又或是过于执着,渐渐的,张兆和接受了沈从文,并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9月9日宣布结婚。
  只是看似幸福的两人,却也貌合神离,或许她本不爱他。
  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寇全面侵华后,沈从文辗转去了昆明,张兆和却并未随行。
  第二年沈在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任教时,张才来到云南,只是住在离沈从文很远的呈贡。
  内心痛苦的沈从文有了婚外一段感情。对象是高韵秀,才女诗人,仰慕沈从文甚重。
  深爱的妻子家庭,理解自己的红颜知己,沈从文徘徊而挣扎。
  最后,他选择与妻子坦白,回到张兆和身边。
  对于高韵秀,他发乎于情,止乎礼,如同一片云,飘过而已。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家书
  民国五十八年(1969)冬,时代的洪流已如红色的瘟疫席卷而来。
  沈从文夫妇被迫两地分隔,张兆和姐姐张允和在沈从文即将下放湖北咸宁时前去看望。
  走的时候先生将其拦下,颤颤巍巍从口袋里拿出一封皱巴巴的信:“这是三姐(张兆和)给我的第一封信,第一封信。”
  说完,年近七十的沈从文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先生走的比妻子早,晚年张兆和在整理从文家书时,回忆与先生的一生岁月,恨不能早点理解他,更加理解他,不禁动容,悔之晚矣。










  她终究,还是原谅了他,也终究,是爱上了他。
  沈从文一生以文字著称于世,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后,他再也没有写过一篇小说。
  打压与污蔑并不曾磨灭他的意志,先生早年什么苦没吃过呢。
  贫寒交加,举目无亲,无人问津。
  只是那个年代尚有重义之人,民国大师的风采与品格亦照亮人间,温暖人心。
  他便是得到不止一位的名士帮助,而成名后也不忘提携后辈。
  他只是,心灰意冷罢了。
  晚年沈从文转入对古文物的研究,三十年间,著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深入介绍自殷商至满清三四千年各个朝代服侍问题,以衣服为载体,论千年文明史。
  他是在多动乱多困难的情况下才完成此作,在那场红祸中,红卫兵指着沈从文收集多年的资料:
  我帮你消毒,烧掉,你服不服。
  沈先生从容而道:没有服不服,要烧就烧。
  困病交加中他仍不忘为此书增订副本,出版也是几经波折,总被当作牛鬼蛇神或封建余毒。
  民国八十二年(199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史增订本问世,沈先生已与世长辞,其五年矣。
  岂曰无衣,勿忘先生。
  民国七十七年(1988)5月10日,沈从文病逝北京,归葬凤凰,墓地没有坟冢,唯一天然五彩石,正面乃先生手迹:
  照我思文,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2025年一生岁月真少年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圭圭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