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满族自治县XX镇
绿化村小流域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满族自治县水利勘测设计院
二0一0年六月
1 项目概要
1、项目背景
本流域地处XX满族自治县西北部,属大黑山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相对高差较大。虽然河流分布较少,但靠天然降雨水利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山上有泉水分布,农业生产多数靠自然灌溉。因此枯水年造成干旱现象很多,而丰水年由于河谷发育良好,山高谷深等地理原因,每遇汛期,洪水来势凶猛,再加上没有拦蓄工程,不仅白白的浪费了水利资源,而且还造成水土流失和洪灾泛滥。人为的破坏滥砍滥伐等因素,也加重了土壤植被的破坏、土壤砂化等现象的产生。因此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振兴,确定对XX镇绿化村小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
、规模、内容与工期
建设范围:XX镇绿化村、刘家屯村、姚家屯西沟村、毯子房等4个村。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1万亩。其中:改造坡耕地种植玉米制种7400亩,旱田改水田200亩。建设塘坝1 座,修建田间排水沟5 km。
工期:一年。
根据《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费用构成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编制规定。项目总投资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万元,地方配套万元,群众自筹万元。
:
项目建成后、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农、副、鱼业效益将大大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地方财力增强。不但提高了生态效益,也增强了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逐步趋向良性循环。
为加强对项目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保证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开展,县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王辅(主管农业副县长)
成员:马新忠(县财政局局长)
王玉琢(县水利局局长)
黄有杰(县农业局局长)
马杰(县财政局副局长)
王福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李胜(县林业局副局长)
赵品会(XX镇党委书记)
关海龙(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
2项目区概况
该项目区位于XX满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3°18′,
东京125°23′。属长白山余脉—大黑山山脉的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在227m~538m之间,相对高度在100m~310m之间。项目区位于XX镇东部,距县城40km,距省城长春市的乐山镇仅4 km。项目区包括绿化村、姚家屯村、姚家屯西沟村、西大成号村4个村。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高于中东部地区,枯水年降雨较少,大黑山北部易发生干旱。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秋季低温早霜,冬季寒冷漫长少雪。
以XX气象站为参证站,统计各项气象要素,统计系列年限为1958年-2001年,近期未发生异常天气。多年平均降水量640mm,降水多集中在6月-9月份,%。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10mm(E601)。
℃,℃(1979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2001年1月13日)。,(风向SW)。
,无霜期在137天左右。。
、地貌及土壤
本区属低山剥蚀丘陵地形。自中生代以来连续上升,形成断块地貌,但由于长期剥蚀,山体起伏较小,大部分丘陵较平缓,多为二级夷平面,山体呈浑圆状,山间谷地较发育。
该区土壤种类较多,地形比较复杂。但项目区位于比较平缓的河谷地带,主要以灰棕壤和棕壤为主。土层厚度在25-50cm,土壤质地为壤土。由于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偏低,
土粘重透水性差,有机质转化率低,因此为满足生产需要,必须进行全面改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气性。
项目区内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类裂隙溶隙水和花岗岩风化裂隙水。该区地下水主要以泉水的形式出露地表,,,-,地下水量极贫乏。
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的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多次对侵蚀沟、坡耕地进行治理。由于没有科学的规划及管理,边治理边破坏,致使治理成果没得到巩固和有效的保护。项目区仅存的水土保护措施也基本失去了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作用。
1、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000亩,占土地面积的52%。
2、水土流失成因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成因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
某镇绿化村塘坝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