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涂植妙班级:国贸0910 学号:2009010614
摘要:由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排名中看出中国在外贸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陷阱。接着阐述了它的定义和两个表现形式以及造成这比较优势陷阱的原因,之后说明比较优势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劣势和弊端,一味地按照比较优势论是行不通的,最后说明了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什么对策以应付着陷阱。他们应该按照竞争优势战略,不断提高本国的科技,减少对别国的依赖,实现产业的转型。
关键字:比较优势陷阱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竞争优势战略
参考文献: 2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沈四宝 :吴建伟
中国的比较优势陷阱及改进对策
从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公布的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46位,还比去年下降了两个名次,这无疑暴露出了即使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贸易地位很高但还是存在着些贸易结构的不足。发展中国家片面崇拜比较优势理论,虽然能获得些利益,但从长远的利益来看的话还是处于相对劣势,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环节,使得贸易利润下降,缺乏贸易结构优化的物质基础,还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路径形成依赖。二十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时会过于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引入,进而缺乏创新性,从此被迫受制于人。那么什么是比较优势陷阱呢?
比较优势陷阱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比较优势陷阱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由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节。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
那比较优势又是如何产生的,原因有三:(1)因为比较优势理论所讲的比较优势产品是本国产品间的比较,而在一国国内具有优势的产品并不一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才是产品通过市场检验的资格。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劳务时所创造的独特的并持久的属性,这种属性可能来自于产品或劳务的本身固有的属性或产地,也可能来自于生产方法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应是具有垄断性的产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间流动,再加上技术的进步和对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推动了资本
国贸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