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doc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经验医学;治疗学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中医属“胃脘痈”范畴,胃脘痈为内痈之一,病机为邪气逆陷腠理,气血壅滞不通,以疼痛为主且多为灼痛、嘈杂性疼痛,伴吞酸或吐酸,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溏。笔者从事中医治疗10余年..,采用中西药互补的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本病临床常见证型有:肝胃气滞型、肺胃失调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寒热不调型,其他兼证有夹食、夹寒、夹瘀、寒热虚实并见等。
1肝胃气滞型
胃脘胀痛、善怒、口苦、吞酸或两胁不舒,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加重,颜面红黄,舌质红赤、苔薄而干,脉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方为加味左金丸[1]。
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早期,肝木失其条达,肝用偏颇、胃土受侮,是经常出现的临床症状,但须察肝用偏颇的原因为郁怒伤肝,疏泄失职或是因肝体不足而致肝用偏颇。胃脘胀痛、善怒、口苦、吞酸或两胁不舒、无固定压痛、舌质红赤、苔薄而干、脉沉弦为辨证要点。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以加味左金丸加减,以黄连、吴茱萸为主,配以川楝子、青、陈皮、瓦楞子、佛手、枳壳疏肝理气,降逆和胃而无伤阴化燥之弊。
2肺胃失调型
胃脘隐痛,胸中痞塞,咳则胃脘不舒、呃逆、呕吐痰涎、吞酸、纳减运迟、神疲倦怠、面黄肌瘦、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治宜补肺宣降,和胃止痛,方以救肺益胃汤加减[2]。
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慢性退行期和愈合期,由于升降失常、胃的张力较高,以胃脘隐痛,压痛点固定,纳减运迟,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为辨证要点。治宜补肺宣降,使升降有序,燥湿相济,纳运复常。本证因溃疡内缘炎症消退,出现新的上皮细胞组织,由于胃络失养,很可能转为萎缩性病变。若见痰湿偏重者,酌加草豆蔻、薏苡仁、山药、陈皮、半夏、藿香等。
3脾胃虚寒型
胃脘灼痛或隐隐灼痛,喜暖、喜按、饥则痛甚、饱则痛缓、喜热饮,形体畏寒,呕吐清水而酸臭,小便清长,大便多溏,颜面灰白,舌质红,苔薄白而润,脉沉迟。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减[3-4]。
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病慢性退行期,临床以饥则痛甚、饱则痛缓、喜暖、喜按、小便清长、大便多溏,舌质红、苔薄白为辨证要点。若偏于胃络不和,升降失调,胃脘气滞或缘于脾气不升而致胃气上逆、呕吐清水,用黄芪建中汤加党参、白术、白芷;若属脾肾阳虚,火不生土,喜热饮、小便清长者,用附子理中汤加黄芪、山药。
4胃阴不足型胃中灼热,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喜冷温之物,吐酸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