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期中作业
一. 判断正误:
1.“上官体”是指唐太宗君臣带有宫廷化倾向的诗歌风格。
、骆长于七言歌行,而王、杨则长于五言律诗。
3. “文章四友”指的是初盛唐之交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和张若虚等四位文学家、艺术家。
4. 粘对规则的确立对五言律诗声律格式的定型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5. 五律和七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6.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中的诗句。
7. 初唐倡导“风雅”“兴寄”的是陈子昂,其目的不只是使诗歌恢复美刺比兴的传统功能,还在于要追踪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代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
“吴中四士”之一,其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等。
1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刘长卿的《宿建德江》。
,王维、孟浩然长于七绝,王昌龄长于五绝,李白兼长五七绝。
1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诗句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典型诗境。
1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了苏轼诗画一律和诗画同源的观念。
14. 王昌龄边塞诗体裁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以七言绝句的连章组诗来吟咏表现边塞情事。
15.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中的诗句。
16. 被许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以至于连李白也为之罢笔的《黄鹤楼》一诗的作者是崔颢。
17. 高适的边塞诗“长于写感觉印象”,“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18. 李白创作了大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的乐府诗。
19. 李白对乐府古题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则是用古题来抒发情怀,展示个性。
20.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兼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
21.《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都是杜甫的七律组诗。
22. 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它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23. 杜诗大量地使用叙述的手法,既叙述事件经过,又着力于细节描绘,将客观的真实叙述与主观的强烈抒情融为一体,有时还杂以议论,记叙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是杜诗表现方法的一种特点。
24. 最能体现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是他的律诗。
25. 胡震亨说杜甫的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说出了杜诗在体裁上各体兼擅的特点。
二. 分析下列问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始时的八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与六朝谢灵运的山水景物描写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春江花月夜》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
《唐诗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