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冈阡表
欧阳修
一、欧阳修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
提拔三苏曾巩
六一居士: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老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母亲:
孟母孔母欧母徐母岳母陶母杨母(佘太君)
二、写作背景:
欧阳修父亲欧阳观逝于1011年,享年59岁,其时欧阳修4岁。1054年,欧阳修46岁,他母亲去世,将父母合葬的时候,作《先君墓表》但未刻石;宋神宗熙宁三年他任青州(治所在今山东青州)知州时,才在《先君墓表》的基础上加以精心修改,写成这篇《泷冈阡表》,连同世谱,刻于碑阡,立于永丰沙溪西央宫。相距已近20年,离其父下葬已60年,欧阳修时年64岁。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同成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之一,被称为千古至文。
三、译文: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
三、译文: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我不幸,出生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虽然微薄,却常常不让手头有多余的钱,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
三、译文: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来使你得到生活上的依靠。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
三、译文: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品再丰盛,也不如(生前)微薄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食物)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
三、译文: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起初我看到一两次,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偶然这样。后来他却经常这样,直到去世从没有不这样。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根据这些事能看出你父亲侍养父母是很好的。
三、译文: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
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
三、译文:
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shěn)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况且有时候能寻找生路呢!正因为有可能找到活路,那么知道没有人为自己找活路而死的人会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何况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
泷冈阡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