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中的生命
一、教材分析
石雕亦称“石刻”。最初,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打制石器,进而运用审美观,在石刻上雕刻纹饰,使之成为既实用又美观的实用工艺品,这就是早期石雕品的产生过程。中国的石艺起源很早,从巍巍壮观的万里长城建造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凿的敦煌石窟等,从富丽的十三陵,到南京中山陵建筑,从故宫、颐和园皇家建筑到人民大会堂,上海外滩建筑,从皇宫庙宇雕刻到民间石艺……中国石文化丰富多彩,在宗教、建筑、园林、陵园等方面,独树一帜。
《石头中的生命》一课体现了美术课程浓郁的人文精神。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欣赏,让学生掌握石刻在内容、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并运用视觉语言,共同介入信息的交流,共享人类文化的资源,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加强学生对本民族多元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有利于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石刻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了解石雕艺术的制作工艺。
(3)情感目标:学会欣赏艺术l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石刻的知识,学习雕刻的简单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在掌握正确的雕刻制作方法基础上能加上一些装饰。
: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质地的石头若干、小型石雕实物若干、电教设备、勃土等。
学生准备:课本、各种薪土、肥皂、刻刀、牙签等雕刻工具。
环境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力所能及地收集各种质地的小石块若干,教室内悬挂一些雕塑与石雕的图片或摆放一些雕塑实物。
石头中的生命苏科版美术教案韩冬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