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骂筵
本篇节选自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孔尚任《桃花扇》
一、戏曲的含义、来源及发展过程
(一)戏曲与西方戏剧相区别
1、西方戏剧分为话剧和歌舞剧两大类;
特点:最大限度贴近生活,模拟生活(写实)
2、中国戏曲则是融诗歌、念白、音乐、舞蹈、绘画于一体,在时间、空间、布景、道具上不受真实生活的局限。(写意)
3、含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艺术,由演员装扮剧中人物,用歌唱、说白、表情、动作,在舞台上表现故事情节,给观众以美的感受和教育。
(二)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过程
1、起源
近代学者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认为,戏曲起源于古代的巫与优。
中国戏曲起源很早,在上古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各代的长期发育成长,到了宋金时期基本形成。
2、为何在宋金时期,戏曲出现
(1)北宋时期,商品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人们需要娱乐;
(2)随之,瓦舍勾栏出现
瓦舍:指比较开阔的场地;
勾栏:指为了把演出的艺人与观众分开,用刻有相互勾连的花纹的栏杆,拦出一个表演区域。
在众多技艺中,杂剧居于主导地位,最受欢迎。
3、戏曲的三大发展阶段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戏---清代地方戏
结论:中国戏曲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南戏、杂剧、传奇、地方戏交替嬗变的历史,博大精深、灿烂夺目。
二、孔尚任与《桃花扇》
(一)孔尚任生平
1、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又自称云亭山人。生于顺治三年(1648)卒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
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
苦读经传,20岁中秀才后却乡试落第。于是隐居曲阜之石门山中,考订古代乐律,博采前朝遗闻。
康熙23年(1684),御前讲经,受褒奖,被任为国子监博士。
康熙25年,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扬州,参与疏浚黄河海口工程。思想有些变化,写了一些“呻吟疾痛之声”的诗歌。
康熙34年,在从扬州返京后做了多年的国子监博士后才转为户部官员。五年后,迁官户部广东司员外郎。
康熙38年6月,《桃花扇》经过十年创作,三易其稿后定稿。次年春,《桃花扇》上演,引起朝野轰动,孔尚任也随之不明不白被罢官。
康熙41年,孔尚任离京返乡,重回石门山隐居。康熙57年卒于家。
(二)《桃花扇》主要故事梗概
全剧借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广阔深刻地再现了南明王朝的灭亡经过,其中寄寓着作者强烈的民族感情和亡国之痛。
桃花扇骂筵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