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魔鬼投资学》的作者莫布森,曾经称赞比尔·米勒在美国在线和戴尔电脑上,比上帝赚得还多。作为莱格·梅森的掌门人,比尔·米勒连续15年击败大盘指数,直到2006年他的连胜记录才戛然而止。这一次,他更是在美国国际集团、Wachovia Corp、贝尔斯登和房地美投资上折戟沉沙。据晨星公司的数据,一年多前,他的价值型信托基金管理着165亿美元资产,现在,连亏损带资金赎回,只剩下43亿美元。价值型信托基金的投资者过去一年共损失了58%,比标普500指数跌幅高20个百分点。比尔·米勒的连胜记录似乎已经终结。比尔·米勒到底怎么了?
我们知道,比尔·米勒因为拥有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思考程序,从而避免了在寻找投资品种时故步自封,墨守一种尺度或分析技术,或者武断地排斥某些产业。所以,当许多价值投资者大都避开科技股时,米勒却在科技股上大获其利。而且米勒在科技股投资上确有其独到之处。米勒说,“我们买进相对于我们评估的根本价值大幅折价出售的企业,因此,问题就是,市场中最有价值的公司在哪里?它们是周期性公司吗?我们持有许多科技股,因为我们认为相对价值最高的公司在这一板块中。”一些杰出的公司通过高科技经济学会来使自己控制市场,于是米勒继续向前推断,“考虑高科技的各个领域,微软拥有90%的市场份额,英特尔拥有90%,思科系统拥有80%。他们都是市场的支配者。这会在大部分市场中造成一种赢家通吃(Winner-takes-all)的局面”。接下来,米勒说:“技术可能会变,但是市场地位不会变。”因此,投资者可以在长期的基础上投资于精心挑选的高科技公司。更为重要的是,他坚持认为,高科技公司容易受到合理估值的影响。它们可能具有更大的波动性,这可能使它们有所不同。不过,分析戴尔电脑并不比分析美国在线或美国钢铁困难多少。
归根到底,米勒说:“你可以对任何两项投资进行比较的惟一方式就是比较你所付出的和你预期得到的。无论它被称为特许经营权,或者一家企业的护城河,或者安全边际,这都是一种可能非常积极的因素,即使投资者在分析中出错也能够保证投资不受损害。”米勒已经认识到,像旧经济的先辈一样,良好的硬件、软件、网站以及其他新经济企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具有加大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不是静态的”。米勒指出,当一家公司的成本最大时,价值只是看起来停止了。
“但是,任何一家资本收益超过资本成本的公司都在增加价值,而它的安全边际也在增加。”
2001年米勒给自己的持有人写道:“任何投资的价值是它为持有人创造的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因此,一家公司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取决于未来收益预期按照预测的增长率折现所得到的现值。如果预计未来盈利能力较低,那么股票价格就会下降。20世纪90年代末公司的销售收入激增,未来增长的预期也更加乐观,这导致了股票价格的飚升。异常因素(包括预防千年虫的大量开支)的合力是造成这一期间的惊人增长的原因。等这些超常因素逝去,过度乐观的未来收益也就消散了。”
综上所述,看起来米勒是十分擅长于科技股的投资的,也符合巴菲特“不熟不做,不懂不买”的能力圈投资原则。在过去15年中,米勒基本上坚持做熟悉的事,在亚马逊、美国在线、戴尔和e-Bay等科技股上大赚特赚。但是一年多前,当住房市场危机开始影响金融市场的时候,米勒似乎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从自己认为是“
点评:《比尔·米勒怎么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