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我的母亲
胡适
胡适,字适之,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一九二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一九二八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冯顺弟
冯顺弟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妻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长孙胡思明。
文绉绉(zhōu) 眼翳(yì)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绰号(chuò)
责罚气量质问广漠管束宽恕
生字词
文章思路
我的母亲
{
童年生活
深远影响
记叙母亲
(1-4)
(5-12)
(13)
对“我”
对家庭
对自己
(5-7)
(8-11)
(12)
思考
她是我的慈母兼任严父
,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慈祥
严格
宽容善良
容忍温和
正直刚烈
,她重重责罚我
,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当面质问,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探究一: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前三段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2、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
3、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把母亲当作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
探讨二:
作者主要是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他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的相处的情形?
母亲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接人待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即“身教”。
《我的母亲》参考课件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