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编目工作概论
一、文献编目工作概述
文献编目是指以一定的目的和使用对象,按照相应的方法及其规则为各类型文献编制目录的工作。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通常指编制图书馆目录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文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描述和揭示。文献编目工作可分为描述编目、主题编目和目录组织。
图书馆文献编目的工作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通用款目
文献著录
(著录法)
描述编目
←———————→
规范方档
(目录)
←——
规范数据款目
目录组织( 排检法)
规范控制(标目法)
—→—→——→
字顺目录
题名款目
题名目录
主题标引
(主题法)
主题编目
—→——→——→
 ̄—————
责任者款目
责任者目录
—→——→——→
主题款目
主题目录
分类标引
(分类法)
 ̄——————→——→——→
分类款目
分类目录
—→——→——→
(一)描述编目主要是对受编文献的物质形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它包括著录法和标目法。
著录法就是运用编目规则,遵循客观著录原则对文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文献著录是编目工作的基础,著录产生通用款目。后面重点讲解)
标目法就是在文献著录所产生的通用款目基础上,依据编目规则进行标目规范控制,选择统一标目及编制其参照关系,构成相应的题名款目、责任者款目等。(属于规范控制)
⑴标目:通常是文献内容或形式的某一特征,是针对卡片目录而言(机读目录中不存在标目问题,标目和检索点有区别,后面再讲),即位于款目之首,供排检的项目,在图书馆卡片目录中是提供检索点的单词、词组或类号。其作用:决定款目的性质;确定款目在目录中的排列位置;提供检索途径。
⑵规范控制,又称权威控制,是为确保标目在检索款目及书目系统中的唯一性和稳定性,而建立、维护、使用规范款目和规范文档的工作过程。书目规范控制在编目规则中亦称为标目法,其目的在于实现检索点(标目)规范化,即确定标目范围,并以一定理论、原则,确定统一标目形式,编制规范款目,同时,建立不同名称之间的参照关系(如周树人见鲁迅等)。
⑶款目:是根据一定的著录法对某一文献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记录,并提供检索点(标目),以组成检索工具(二次文献)的基础。其作用:揭示文献的特征;指引文献的检索途径;提供文献的索取号、代号等。
(二)主题编目主要通过分析受编文献所论述的主题内容来揭示其内容特征,它包括文献的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分类标引:以分类表为工具,赋予文献码号标识的过程。
如《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
2、主题标引:以主题词表(叙词表)、标题表等为工具,赋予文献词语标识的过程。
如《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三)目录组织
首先需要介绍目录的基本概念、作用、类型等
目录:是指将一批款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文献报道和检索的工具。
目录在我国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篇名或书名。录是对目的说明,指简要记录一书内容、作者事迹,以及关于一书的评价与校勘过程的文字。(公元1世纪,刘向、刘歆父子等编撰的目录巨著《别录》和《七略》就是“目”与“录”结合的典型)
目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传递文献信息、指导阅读和提供检索三个方面。
目录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各种款目进行有序的排列组成目录的过程。
其组织排列方法主要有字顺组织法和学科系统组织法。前者按款目的标目字顺将款目组织成字顺目录(题名、责任者、主题);后者按款目揭示的文献学科体系的标识(分类号)将款目组织成分类目录。用机读目录后计算机自动组织排列,读者可通过OPAC读者公共查询系统进行检索,手工的目录组织才停止。
综上所述,编目工作过程包括:
编制通用款目。运用文献著录法描述文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
编制检索款目。进行规范控制,分别以通用款目为基础,选择统一标目,包括:
⑴确定统一的题名标目、责任者标目,构成题名款目,责任者款目等;
⑵进行主题标引,添加主题标目,构成主题款目;
⑶进行分类标引,添加分类标识(分类标目),构成分类款目;
⑷建立规范款目及参照款目。
目录组织
目录的维护与宣传利用
总而言之,文献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献著录、规范控制、文献分类、主题标引、目录组织和文献的技术加工。文献著录、文献分类、主题标引一般都同时进行,但也可以进行,互不牵涉,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分类目录或主题目录的编制上。由于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著录、规范控制与文献分类、主题标引多由一个部门、甚至一人承担,而且大都采用分类排架组织所藏文献,以分类目录为主要目录,因此,他们常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关系极为密切。
(四)图书馆目录的类型
文献编目工作概论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