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基础
基础理论
主要讲授内容:
一、文字与文字学
二、汉字的起源
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四、古文字分类简介
五、《说文解字》与部首的创立
六、汉字部首形义疏证
参考书目: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二、《说文解字》
一、文字和文字学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工具。人类有了文字,就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由于资料不足,现在还很难断定。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成批汉字资料,是距今三千多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汉字必定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山东富县陵阳河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中,曾发现刻划在陶器上的四个象形符号。如果认为这是最早的汉字的话,那么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刻划在陶器外缘上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记号。如果认为这是原始的汉字,那么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所谓文字学,是指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就中国的文字来说,所谓文字学,也就是汉字学。文字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体演变及规律、汉字的读音、汉字的使用(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和古今同形字等)。
从研究的范围来说,可分为:1、古文字学: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帛文字;2、普通文字学:包括小篆、隶书、楷书。
裘锡圭先生的分法: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隶书的形成(隶变对文字形体的影响)
古文字学的下限:李学勤先生的提法,要到西汉初年。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而又灿烂的文明史,保存下来的古籍汗牛充栋,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我们要继承并发扬我国悠久而又灿烂的古代文化,就必须读懂古籍。俗话说,“读书必先识字”, 从阅读古书的需要出发,系统地学习文字学的有关知识,对我们来说就是必需的。今后,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系统而又有重点地讲授汉语文字学的有关知识。
二、汉字的起源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汉字在中国古代只称文字,直到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原以后,相对于蒙古文和回回文来说,才有“汉字”这个名称。而“汉字”一词又因“汉人”而得名。但在习惯上,以往的文人仍称中国的文字为“文字”。所以,汉字,也就是中国人过去所说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进行了探讨,留下了不少的传说。
1、起源于结绳记事说。
《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结绳记事的方法,汉代郑玄《周礼注》曰:“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是说,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就用打绳结的方法,做个记号,以帮助记忆。事情大,就打个大绳结;事情小,就打个小绳结。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记事早在书契发明之前就已有了;同时也说明,文字的产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是结绳记事说。从本质上来看,先民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只是帮助记忆而已,还不能算作是文字,至多说明了结绳记事促进了文字的发明创造。
文字学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