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初探
作者:雪个
尘原创再发于 2007-03-17 人气:20541
内容提要:人的生命在整个宇宙间,只是一个点。所以,人生之于宇宙,是将有限的生命放逐于无限时空之中,犹如一叶不系之孤舟漂泊于江海之上。因此,人总孤独、漂泊、迷茫与无奈,直到死亡。但是,人从来就不甘心于沉溺,因为,沉溺意味着麻木,绝望,死亡……所以,人要寻求心灵的慰藉或者皈依,不管寻得到寻不到,总要去寻觅一番。哪怕是得到暂时的慰藉,暂时的皈依,暂时的放纵(对《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初探)。然而,人终究无法寻到正真意义上的慰藉或者皈依。因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的时候,已经保证了它的结果”。但是,人总归要活着,而且,是一如既往的活着,无论上天注定了什么样的结果,无论上天给予了什么样的归宿,既然已给予了生存,就必须思索如何生存,就必须寻求心灵如何皈依,所以,如何更好的思索生命,如何更好的关注生命,这不是一个可以完结的话题。
关键词:生命意识建功立业及时行乐游子思妇物我两忘
人的生命在整个宇宙间,只是一个点。从纵向上说,生命的瞬息、短暂之于宇宙的漫长、恒古,只是一个点。从横向上说,生命的有限、渺小之于宇宙的无限、苍茫,只是一个点。从内在上说,生命以个体审视整个宇宙,以灵魂审视整个意识,只是一个点。所以,人生之于宇宙,是将有限的生命放逐于无限时空之中,有限之于无限,短暂之于恒古,渺小之于苍茫,犹如一叶不系之孤舟漂泊于江海之上,年年如此,岁岁如此,人人如此。犹如古人所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因此,人总孤独、漂泊、迷茫与无奈,直到死亡……
人的生命本质注定了人的孤独、漂泊、迷茫与无奈。它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岁月,不同生命之中,同时,又是超越不同时代,不同岁月,不同生命之上。它并不因时代、岁月、生命的变迁而消亡,却也无法离开不同时代,不同岁月,不同生命而存在。它是个永恒的实在,并与人的生命千缠百绕,相互关照,相互补充。
比如说,盛世给人的外在感触少一些,浅一些,看到的是繁华似锦;衰世给人的外在感触多一些,深一些,看到的是满目疮痍,但是,人的生命无论在盛世还是在衰世,它都孤独、漂泊、迷茫与无奈。因为,无论在盛世还是在衰世,人都是以个体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从外在上说,人的生命之于宇宙,有限、瞬息、短暂、渺小,从内在上说,人有自己的感触,有自己的眼睛,有自己的脑子,有自己的灵魂,这些是个体独有的,别人难以深入地分享。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每个人内心的世界,不可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世界是隔阂的,人与人是隔阂的,无法达到完全的共鸣,超然的共鸣。因此,在盛世孤独、漂泊、迷茫与无奈的人并不比在衰世的少,只是衰世感触的机会更多了一些。
所以,《古诗十九首》中的文人们是凄婉的,衰世①已经使他们动荡不定,流离失所,更有生命本质原本如此的单薄。
《古诗十九首》是那时的文人身处一个动荡的年代,其生命感触淋漓尽致地体现。它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
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