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即“理论语言学”。是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和共同的发展规律等,是语言学重要的理论部分。
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包括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叫做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同属一个音位的几个音素,被看作是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它们被称为音位变体。
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音位的双向聚合:音位系统的主流,某些音位分属两个聚合中,呈平行对称分布。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我们可以用“碟”指“飞碟”、“光碟”等,这是因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隐喻产生的意义,实际上是从一个词长期比喻用法获得的。例如“包袱”。
转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笔杆子”指“写作者”。
语法范畴:对具有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或二分为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如俄语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三类。
数:很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或是单数、双数或复数,多与名词相关。如英语,俄语中的名词等。
格:表示名词和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直接和句法相关。
时: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个时间指说话的时间,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
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词根和词缀叫构词语素)。
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
词尾: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构词语素:具有构词功能的语素,词根和词缀就是构词语素。
变词语素:只能改变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就是变词语素。
亲属语言:由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形成的独立语言,由于它们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故称之为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句中词与词的语法关系及词的语法作用主要借助词序和虚词等表达。
屈折语:词形变化丰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表达,词序不很重要。
粘着语:有词尾,无内部屈折,每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词根和变词语素结合得不紧密。
复综语:以谓语为中心,谓语所要求的主语、宾语、状语等都作为构形词缀,包含在动词的语法形式中。
借词:指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借词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的音义结合关系。
社会方言: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等社会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小社团语言差异。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洋泾浜:是17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通工具。
混合语: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他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有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
世界语:世界语是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1887年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