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石膏矿床
位于山西省临汾县及襄汾县境内,地处华北地台吕梁山隆起区的东南边缘与临汾盆地西缘相接部位(图4-1)。
图4-1 临汾一带石膏矿点分布图
地层:从老到新如下(如图4-2):
下奥陶统:整合于上寒武统之上。
①冶里组(O1y):灰绿色中厚层—厚层粉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竹叶状白云质灰岩。竹叶状扁砾具褐红色氧化圈,或被褐红色钙质胶结物胶结。有的地方可见夹有柱状叠层石白云岩。属潮间—潮上沉积。厚60m。
②亮家山组(O1l):浅灰色厚层—巨厚层细晶—中晶白云岩。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及燧石
图4-2 上马家沟组下段含膏层柱状图
团块,底部层面上有泥裂。在上部巨厚层中晶白云岩中含大量叠层石,多为立状并组成藻礁立。在候村见有核形石。不规则燧石团块多是硅质交代叠层石及核形石的结果。基本属潮间及潮下高能带沉积。厚55—67m。
中奥陶统:自下而上分为:
①马家沟组(O21m):下段底部有一层白云质含砾砂岩,局部为砾岩。向上过渡为含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及白云质泥岩。中部主要是黄绿色、灰黄色薄层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为含膏层位。在候村、晋王坟一带有较厚的石膏层。厚约85m。上段厚层灰岩夹薄层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及石膏层。本段下部厚层灰岩在浪泉一带为角砾状灰岩、大角砾长达16米,小的仅数厘米,多为棱角状。接触式胶结,薄的岩块常呈弯曲状。胶结物为方解石和细岩屑。呈大凸镜产太。厚层灰岩之上为灰色、灰黄色薄层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质灰岩互层,局部夹含白云质泥岩条带的石膏凸镜状。
上段中部为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粉晶白云岩,底部夹有生物碎屑状灰岩及由虫迹形成的云斑状灰岩。
上段上部为薄层白云岩及厚层灰岩。薄层白云岩夹有薄层石膏,区域内可构成工业矿体。厚层灰岩以泥晶—粉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本段厚90—134m。
②上马家沟组(O22m):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下段(O22-1m ):重要含膏层。底部为暗灰色薄层白云质泥岩夹粗晶石膏薄层。白云质泥岩层面上常有石盐假晶。再上为厚层岩膏夹白云质泥岩、白云岩及薄层白云质泥岩。厚50—97m(图4-3)。
中段(O22-2m ):褐灰色厚层泥晶云斑灰岩、薄层—中厚层粉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纹理发育)、中厚层云斑灰岩夹薄层粉晶白云岩。云斑为白云质交代虫迹而水平虫孔发育,含三叶虫、小叶贝、珠角石、蛇卷螺化石。白云岩十有虫孔和乌眼构造。属浅海及潮滩沉积。
上段(O22-3m ):重要含膏层。主要是由薄—中厚层泥晶、粉晶灰岩、白云岩、石膏组成的3—4个韵律层。每一韵律层下部皆有垂直虫孔,角石化石等。白云岩中有叠层及乌眼构造。石膏主要为条带状石膏,亦有块状石膏、鸡笼铁丝状石膏。本段上部白云岩与灰岩互层,到顶部过渡为厚层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本段厚100—128m。
③峰峰组(O2f):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分成两个岩性段。
下段(O2f ):中、下部薄—中厚层粉晶白云岩夹黄色薄层白云质泥岩。白云岩中有大量叠层石或具有球粒构造。球粒直径2—7mm,灰质成分。有薄层石膏产出。属潮间及潮上沉积。本段厚57—80m。
山西临汾石膏矿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