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
数学教研组厉红信
学数学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而问题正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数学的发展一再的证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使认识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过程。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那么没有精心设计的问题,我们就难以创造出好的数学教育。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的机会,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而使他们乐于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能不断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就能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本人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与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设计课堂提问时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提问应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
问题的设计要按课程的逻辑顺序展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应符合学生的思维顺序。所设计的问题,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的机会,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而使他们乐于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讲“蚂蚁怎样走最近”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A
B。
…
.
A
B
教师提问:“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这样的提问,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大脑的兴奋,引动思维的发散,使学生自觉思考问题,寻求新的认知(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先沿着高爬到上底面,再沿着圆周爬到B点,有的表示反对,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有的说在A和B之间画一条线,但由于这是个曲面,所以这条线该怎样画,心中没谱
……,等学生议论片刻之后。)教师指出:其实只要想办法把圆柱中的曲面变成平面就可以了,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变呢?(因为以前学过圆柱的展开图,所以在教师的提示下,大部分的同学已经知道该怎样去想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茫茫然,就算知道怎样剪成平面,却不知道应该沿着什么地方剪最好。就在学生们处于困惑的心理状态时……)教师启发,圆柱是由几个面组成的?(三个)其中有几个平面几个曲面?(两个平面,一个曲面)那么,这个曲面的展开图是个什么图形?(长方形)于是教师就把学生们剪的侧面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其中有些就是沿着A点所在的母线剪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先观察这个图形,看怎样求出A点和B点的最近距离?(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思路被打开……)
教师象这样提出层层深入的具体铺垫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既可以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的信心。
二、课堂提问的内容要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所谓问题的难易适度,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
例如,在讲完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后,马上提问一些适当的基础题,让学生参考例题,以模仿为主:
如:(1)、; (2)、;
(3)、; (4)、;
通过这样的基础练习后,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公式的运用了,这时候没必要再做类似的简单题目,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和强化,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老师现在把上面第(1)小题改
我对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