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仲玉英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三)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四)对科举制度的分析评价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把被选的士分为九品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将士分为九品的执行者为中正官,郡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地方上有声望的人担任。
为“综核名实”而立,在初期受到一定的效果,之后,演变为按门第取士。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流弊。
(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选举制度的发展演变:以德取人的察举制-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607年,隋炀帝招十科举人,其中进士科的开始标准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思考:为什么科举制度能在中国维持1300多年?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中国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在1905年废除?
对我们今天的考试改革有什么启示?
(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
1、生源和考试手续
(1)生源:“生徒”和“乡贡”。
(2)手续:经学校或地方长官考核送礼部参加考试,再经吏部复试后授官。乡试(地方)-省试(尚书省礼部)-吏部试
2、考试的类型和科目:
类型主要是常科和制科;科目主要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6科
3、考试方法:
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等6种
帖经
墨义
(三)历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演变
1、宋代的改革
2、元代的改革
3、明代的改革
4、清代的科举制度
1、宋代的改革
(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
(2)设置“别头试”,限制考官权力。
(3)建立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
(4)扩大及第名额。
(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
(6)每次考试分三个阶段:乡试--省试--殿试
(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
宋殿试图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