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研究
项目批准号:2010ZDRW15
项目最终成果简介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对巫巴山地的巫文化进行系统且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巫巴山地位于陕西、重庆和湖北三省市交界处,四川盆地和长江中游平原间,绵延数百里;其中以巫山和大巴山为主要山脉,长江在此贯穿四川盆地而东向,切断巫山山脉,形成中外闻名的长江三大峡谷。在这片西起重庆,东至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临武陵山与大娄山的广袤大地,形成了繁荣昌盛的巴、楚文化。作为深刻影响了巴、楚文化且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巫文化,植根于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基础和悠久的人类文明土壤中。目前,国外学界对巫巴山地巫文化的研究尚无涉足,中国学界亦仅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上既少有多角度的深入、也缺乏严谨的系统性。但是该研究的重要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该文化不仅是我国巫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且对巴、楚乃至蜀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主要基于理论方面,体现为以下四点:其一,它可以弥补国内学界对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研究的严重不足,通过对其本身系统且较为深入的研究,把握其内涵、分析其特点、厘清其发展脉络,可以深化我们对该文化的认识,进而丰富该研究的成果。其二,巫文化在古代世界普遍存在,是古代人类认识世界和进行生产斗争的重要手段,并从中孕育了人类知识的萌芽;而对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对全球巫文化共性及个性的深入认识;但在国外,学界对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的研究还是空白的。其三,对巫巴山地巫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古代巴、楚文化的肌理,追寻它对蜀文化的影响,并通过时空的链接,探讨其与该地区当今少数民族巫文化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其四,从研究方法上作一次有益的尝试,本研究力图以对考古发掘资料和当今田野调查材料的收集和研究,弥补古文献记载数量之严重不足,尽管巫巴山地的巫文化在我国见载于史籍最早且最具代表性。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性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分别以八个章节陈述如下:
第一章内容为对本课题研究的概述。主要是对本课题从申报到完成研究的全过程作简要回顾,共包括六节,分别对课题申报、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变更、对研究的思考、对“巫巴山地”的界定作了介绍。
第二章概要介绍了学界对巫文化及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的研究状况。分别介绍目前国内对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的研究状况和近二十年来国内巫文化研究的出版物。目前对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的研究状况是,在国外至今尚无研究,国内目前研究甚少且未成系统。但国内外对巫文化的宏观研究一直都较热门。
第三章是对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梳理和讨论,分别就自然状貌、巫教巫术、风俗葬俗、巫歌巫舞、神话传说、巴蜀图语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进而剖析了该文化的背景、核心、表象、情愫、想象及其载体。
第四章着重分析了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的本土特色,它有四个不同于其它地区巫文化的显著特色,即“以‘巫’名地”,“以‘巫’立国”,
“‘巫’源广布”,“‘巫’风长传”。笔者认定该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巫文化,在中国以及世界巫文化史中均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五章着重对巫巴山地远古涉“巫”文献解读,笔者力图从古文献记载中去寻找相关线索,讨论主要从:涉巫之古文献、文献中的巫师、记载中的巫术三方面进行。通过解
巫巴山地远古巫文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