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
(当代美学家李泽厚)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南朝文艺理论家钟嵘)
实为我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 现代学者陈寅恪)
走近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心远”:
是一种远离尘世、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作者简介
陶潜,又名_______,字元亮,____(朝代),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世称“_________”。又自称作“_________”。
陶渊明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东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陶潜,字渊明,一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博学,善属文,落拓不羁。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世号“五柳先生”。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复为镇军参军,,吏白:“应束帶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顷之,征著作郎,不就。卒后,友人私谥“靖节”。
(东晋诗人,《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365—427
《陶渊明集》,其中包括诗、文辞、赋,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归去来兮辞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