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给就业带来的压力
一、当前中国外贸出口行业现状及该行业的就业现状
。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首次达到%,2006年达到67%,此后平稳回落,但2011年仍为%[1]。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外贸出口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外贸行业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成为提高就业率的主要引擎。因此,近期人民币不断升值将引起外贸出口行业的极大变化,进而对中国经济和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已经成为出口大国。1980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亿美元,2000年上升到4743亿美元[2],到2011年已经高达36421亿美元[3]。其中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自1980年以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加工贸易出口额到2010年已达亿美元[4],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最主要方式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一是中国外贸出口整体利润微薄,在出口中相当大的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所得只是低廉的加工费。虽然近年来一些行业的产品出口势头强劲,比如电子、信息等产品,但多为一些跨国公司所做的贴牌加工业务;同时由于中国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很低,而且缺乏高附加值的商品,出现了产品贸易量增涨迅速,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二是长期以来中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都是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很多外贸企业只重视扩大出口规模和速度,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后劲的削弱。
。近年来,中国就业情况存在着几个基本特点:一是中小型企业的就业增长幅度快;二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增长幅度快;三是民营企业的就业增长幅度快。而中国的外贸出口行业有相当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民营企业,且以加工型出口企业居多,其生产的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这类企业为中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吸纳的劳动力多数素质偏低,企业仅靠熟练工人获得竞争优势,而非依靠资本和技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外贸出口行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劳动力总供给严重大于劳动力总需求,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下岗、待岗人员数量依然庞大。二是高技能人才短缺,有些劳动者自身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对外贸易、航运业务等外贸行业的岗位需要,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涉外商务人员等专业外贸人才大量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外贸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三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供求不平衡,东部地区外贸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幅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外贸行业的就业难问题较为突出。
二、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外贸出口行业就业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不断升值直接影响到外贸出口行业的就业总量。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减速十分明显。其中,人民币升值产生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劳动密集、出口依赖性高的行业。人民币不断升值将导致这些行业成本上升,出口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全行业的萎缩,最终对出口行业就业总量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其次,人民币不断升值还会影响到外贸行业的就业结构。由于人民币升值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额,改变了外贸行业的投资战略,从而影响到外
人民币升值给就业带来的压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