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先秦儒家思想施政论文.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先秦儒家思想施政论文
摘要:在儒家思想主张中,特别强调一种治国安民之策,即用礼、乐等方法和手段来化民成俗,使合于善。本文的主要议题就是要谈谈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乐与王政,以此说明音乐的教化功能是与政治相联系的,这是其一大特色。那么,音乐到底有怎样的功用,它与政治又有多少瓜葛,文章将会涉及。此外,简言对音乐的期望。
人类漫步了如此之久,其间创造了诸多文化财富——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音乐也是涵盖于其中的一支。然而,追溯源头来看,礼与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音乐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使音乐成为相对独立而又不统属于礼的艺术,它有着独特的功能。比如:音乐理论与历朝历代的民间音乐形式或礼仪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而且由于音乐可以满足人的声色之欲,故决定了音乐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个领域。“乐”与“礼”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密切起来,只因为在“勃兴三代”特殊的文化大环境中,尤其是周代用雅颂之音乐来强化严格的等级秩序,与此同时又收集、引导民间词曲,吸取民间情歌中有利于其统治的成分,进行加工用以服务于礼,为其统治服务。
当时光的指尖点至春秋时期,先秦儒家提出“治天下的思想”,他们主张用“礼乐”作为建立秩序、教化万民的基本途径,于此礼和乐的关系就变得亲近起来。我们后世所言的礼乐,概由此时形成,且言“礼”必及“乐”,言“乐”必及“礼”,“礼”主外,“乐”主内。《乐记》上说:“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古文。”战国时期是一个彻底的“礼崩乐坏”的时代,自“无义战”的春秋以来,周代森严且复杂的等级秩序已走到了无法挽救的崩溃边缘,与此同时,与礼仪相关的音乐也渐渐的沉入了万丈沟壑。民间的新声在这“乱世”再次兴起,不同的音乐形式并行不悖,共同发展。音乐本身的多样化和其故有的相对独立性使其与礼的关系就此渐渐疏远开来。而在那以后,虽然历代也都重视乐的政治功用,但似乎并不如周代那样密切。笔者知识浅薄,此言恐有欠考虑,待方家指点。在此所谈的乐教思想,即乐的教化功能,仅局限于先秦时期,且就谈儒家思想中的乐与王政。
一、先秦音乐

什么是音乐?在此所说的音乐不同于现代所说的音乐,中国传统的乐的观念,是存有特定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的。《乐记》上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乐记》所载音是发自于内心而又“成文”的,乐是合于道的音,如此才可成为乐,即“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音乐是很高深的,“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也”。所以真正能懂得音乐的只是君子。

依据现存的史料来看,先秦的音乐有三大类型:①以《诗•风》为代表的地方民间歌谣,此类音乐多反映的是民间的真性情:有反映人民劳动生产的;有反映反剥削反压迫的;有揭露讽刺统治者丑行的;有反映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其中以反映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居多。此类音乐的总特征是乐风直率。②和王道教化关系非常密切的庙堂音乐及士大夫的家庭音乐。这是周代的正统音乐,是为雅乐,是儒家所推崇的。此类音乐的特点是“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③极人耳目声色之欲的所谓“新声”,关于“新声”没有过多的记载故难知。公务员之家
此时王道音乐居于统治地

先秦儒家思想施政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