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设计者姓名
文慧杰
所在学校
芳村幼儿园
所教年级
幼儿教育
研究学科
语言
联系电话
81402769
电子邮件
fangcunyou@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幼儿生来就有一种好奇心、探求欲。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书和阅读的概念,即要看、要听、要读,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的推动今后的学习。研究表明,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尽管他们不认识字,但他们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认真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班孩子生源复杂,家长素质高低悬殊较大,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距明显,有的幼儿已经能运用普通话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幼儿连听都困难。作为教育者我们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 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顺利地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文的过渡,为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3、课题介绍
我们研究的早期阅读是指在中班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要附加文字作品的阅读材料,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作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目的:
1、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率的新观念,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变单一注重的口语为注重口语与书面语有机结合, 提高幼儿语言水平。
3、家园同步教育,促进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
4、重视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方法:
1、采用理性思辨为主的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中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与此同时,通过小组研讨,了解本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以此修正和加深理解“界定”的概念。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交融的情景观察的调查方法,了解中班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发展的特点。
2、用理性思辨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中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策略。
3、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时的调查了解,我们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距很大,有的幼儿已经能运用普通话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可有的幼儿连听懂普通话都困难。中班年龄段的孩子各个习惯的培养是个转折点, 抓好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顺利地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文的过渡,为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
文慧杰_《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文慧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