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硕博论文网
什么是国民经济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
国民经济信息化概述
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是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同时也带动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的互补共进,形成了信息化进程中的第三种现象——国民经济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既是指经济生活逐步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又是指这一过程所追求的目标和运动的结果,即经济生活的全面信息化。
随着经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各领域也将逐步实现信息化。从而最终实现“社会信息化”——即社会整体的信息化。由此可见,国民经济信息化既然是一个过程,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其含义也不尽相同。对我国来说,信息化首先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即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渗透与整合。因为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国情特点来看,农业、工业都没有完全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经济增长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过程中。基于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工业化来发展信息化,也不能错失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必须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支撑信息化,即信息化的重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二者之间包含四层含义:
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
二是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市场导入原则,且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组织。
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四是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国民经济信息化体系
国民经济信息化体系由以下6个要素组成:
1、信息资源。
包括声音的、文字的、图像的或符号的。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本身和支持性资源,这里指信息本身,它是开发和利用的对象。
2、国家信息网络。
连通全国的各种公用或专用的信息通信网络,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通信平台。
3、信息技术应用。
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和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因素。
4、信息技术产业。
包括微电子技术与器件、计算机技术与硬软件、通信与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设备、视听技术与设备、缩微复印技术与设备、电子出版技术与设备等。它是信息化体系的基础和支撑要素。
5、信息化人才。
包括与信息有关的研究与开发(R&D)、经营、服务、管理等各类人才。它是信息化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这是保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为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提供良好的环境。
上述6个要素互为依存,不可分割,每个要素在信息化中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构成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完整体系。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1]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与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有效途径,而现代化又是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持续、
国民经济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