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成长研究论文
[摘要]学科名师的经历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激情和追求,引发教师的情感共鸣,加深他们对教学的真实认识。学科名师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使心理健康成长,教师应重视自我的职业规划,坚持学习;加强自身心理调节,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正确对待荣誉。
[关键词]学科教师;教师心理;心理健康
中小学教师职业存在较大的压力,目前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也不在少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将从学科(主要以语文为主)的角度,论述学科教师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以本学科的教学名师为引导
(一)名师的经历是最好的参照
个人的经历是最好的教材,能够让我们寻找到生命的认同感。这里说的经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生活的经历,一方面是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历。相比而言,教学案例、论文更多的是教学的技巧,它属于浅层面,而且方法因人而异;在人生历练中所拥有的精神和品质,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1名师的经历激发我们对教学的激情和追求
人需要有理想和一丝浪漫的气息才会永葆激情与追求的动力。著名教师李镇西到目前还是校长兼班主任的身份,可见他对班主任工作的激情和执著。
李镇西一直是充满激情的。他从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发表”过大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的“诗歌”,自以为是“文学爱好者”。但是,当时他没有想到,“师范”才会是他未来人生的归宿。只有在大三到中学实习时,学生们对他们的依依不舍,才使教育的魅力在他心中泛起了那么一点涟漪。大学毕业前夕,他偶然读到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某女子中学一个班集体的生活。书中洋溢的青春气息深深地感染了他,特别是郑波、杨嫱云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情怀,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至今,小说扉页的诗序他仍然能背诵下来,他甚至想一定要把自己带的班也建设成为《青春万岁》所描绘的那样的班级。1982年春天,离开四川师范大学前去四川乐山第一中学报到时,他的背包里就有一本王蒙的《青春万岁》。
2名师的经历引发我们对教学的情感共鸣
王栋生冷峻的文笔和火热的内心构成了他独特的亲和力。他常常说出许多老师的苦闷、彷徨、心声,但最终以一个殉道者的执著感染着我们。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他说:“必须承认,我们今天所处的教育环境并不好: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理念混乱,教师待遇低,社会评价不高……但是我们这一代教师的幸运与不幸也全在这里了。现今的教育将往何处去?我们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些是对知识分子智慧的考验,也是对教师良知的考验……我们不能坐等谁来开恩,应当把所能做的事先做起来:指责课标不合理,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同行课上得不好,下次请你开课就不要推辞;说高考命题愚蠢,自己不妨设计几个好题;批评高考阅卷者水平低,明年阅卷报名希望你自告奋勇……这样,你的批评将会更有价值。”“我珍视教育工作。所以才会有那些痛苦而沉重的思考。教师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是不能没有执著的精神……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些肺腑之言使我们在心理上寻找到了一位发言者,在精神上有了一位同道人。
3名师的经历给予我们对教学的真实认识
于漪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
教师心理成长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