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RAN 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展望
邵
翀
(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20)
当前,伴随着信息数字化的汹涌浪潮,数据业务
已逐渐成为各运营商网络承载的主体。同时,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带动下,数据业务今后的增长势头必将更加迅猛。运营商的传统承载网以语音业务为主,也即基于 TDM / SDH( 时分复用/ 同步数字体系)方式的,面对带宽需求的迅猛增长已经无能为力。基于 TDM / SDH 方式进行改良的 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由于只是端口级的 IP 化, 仅适合于 3G 初、中期的业务和 L2 (Layer 2) 专线业务的承载。因此,采用动态 IP 技术,以路由器为主构建承载网络的 IP RAN (无线接入网的 IP 化传送方案)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基于 IP RAN 技术的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规模部署, 在国内运营商的小规模实验网运行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睹的。 IP / MPLS-IP RAN 网络的 IGP (内部网关协
议) 分区域和多进程技术就是解决规模组网问题的一种技术, 能同时降低网络规模过大对设备路由性能的要求,减少路由振荡,加快路由收敛。通过采用分区域管理, 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 IGP 协议,并互相使用静态路由注入的方式就可以较好解决规模组网问题。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相互配合更有利于网络路由的收敛、消除障碍和网络自愈。具体组网时,核心层和汇聚层属于同一 AS(自治域),便于管理。为了解决路由域过大的问题,核心层和汇聚层可分属于不用的 IGP 区域, 减少路由振荡, 加快路由收敛。每个接入环部署单独的 IGP 进程, 缩小 IGP 网络规模,隔离接入层和骨干层。同一汇聚点下挂的不同接入环分属不同的进程, 避免由接入层频繁调整引起的路由振荡扩散到汇聚骨干层, 保持网络的稳定。美国两个较大的运营商 AT&T 和 Verizon 目前已经使用阿尔卡特朗讯的 IP RAN 设备构建了全国性的 IP 承载网,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网络保护技术
SDH 网络具有非常强的自愈保护功能,人们也
1 IP RAN 的关键技术
IP RAN 基于 IP / 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标准体系,支持 MPLS-TP(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标准协议,可广泛应用于运营商的城域网、骨干网和承载网等网络中。IP RAN 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分区域和多进程技术、网络保护技术、QoS(服务质量)技术、 OAM(操作、管理和维护)技术、时钟同步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 IP RAN 产品的生命力。
分区域和多进程技术
由于国内现有的 IP RAN 网络都是小规模的试验网, 对 IP RAN 网络的大规模组网能力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与 IP RAN 一样基于无连接技术的整个 网络就相当于是基于 IP 传送网的一张世界性的大网, 其组网能力和扩展的灵活性是有目共
期望 IP RAN 网络具有类似功能。
目前,
实现 IP
RAN 网络保护的技术和方法较全面,如 BFD(双向
转发检测)、 TE(流量工程)、 VRRP(虚路由器冗余协议)、双归组网、 IGP 路由收敛等。 BFD 用于二层或三层全链路检测和诊断,TE 用于资源调度和重选路由,IGP 用于三层网络保护,VRRP 用于核心控制层路由器备份。其中常用的有:a)用于核心/ 汇聚层的 TE FRR ( 快速重路由) 保护, 当某处出现链路或节点失效时,配置有快速重路由保护的 LSP(标记交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数字化和运营商网络 IP 化趋势逐渐增强,承载网特别是移动承载网的 IP 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国内外讨论和应用比较多的移动 IP 承载技术主要分为 PTN(分组传送网)和 IP RAN(无线接入网的 IP 化传送方案)。两者各有优缺点,也都已进入实际的商用阶段。文章主要阐述 IP RAN 的关键技术,对其应用进行展望。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LTE(长期演进); 移动承载网; IP RAN
论文选粹
2012 年第 5 期
换路径)能自动将数据切换到保护链路上去。b)以太
网保护,包括环保护和链路保护。具体应用时,在接入网络可以通过部署 LSP 1:1 + PW(伪线)冗余实现保护倒换; 在汇聚和核心承载网络部署 LSP 1:1 + VPN(虚拟专用网)FRR 实现保护倒换, 部署 E-VR- RP 实现 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 / BSC (基站控制器)CE(用户边缘)间链路以及 RNC / BSC CE 设备的保护。国内几家运营商都对 IP RAN 的保护性能进行了验证,从目前的试验网看,保护倒换时间与传统的限值 50 ms 相差不多,基本能满足业务需求。
iptv机顶盒中间件技术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