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爱好历史必备常识.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师必备:等级的象征——古代帝王服装与官服
我国封建社会帝王服装和官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礼服,分成祭服、朝服等小类,祭服专用于祭祀,朝服则用于大典礼;一类是常服(公服),用于一般性的正式场合。为了显示尊卑等级,这两类服装都依身份、官品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从西周初年开始,帝王和官员都以冕服作礼服,即头戴垂旒的冕,身穿绘绣十二章花纹的衣裳,腰束革带,下穿舄,依身份和用途的不同,垂旒、花纹的多少,带、舄的质料和色彩都有所不同。周以后,冕服一直是各代祭服的主要形式。
汉代的朝服是冠服,头戴冠,身穿深衣,下穿履。从冠形、冠梁的多少和佩绶可区分出官员的等级。汉代的冠服制度,以后为历代沿用,作为朝服的主要形式,直至明代末年。
周代的公服,主要是牟服。汉以后公服的变化较多。到了唐代,帝王和官员的公服是穿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靿靴,其等级的区分在于:1、品色衣,即以服装色彩区别等级。2、革带,官员所带革带上饰有不同的饰片,品阶不同,饰片的材料不同。3、章服,唐代官员皆有随身鱼符以袋盛装,作为身份的证明。规定三品以上衣紫者袋饰以金,五品以上衣绯者袋饰以银。唐代的常服制度基本为宋、明两代所沿用,明代还增加了以补服区分官品的方法。所谓补服,就是在胸背缀以象征不同官阶纹饰的补子。
清代基本上以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作为官服,即头戴凉帽和暖帽,身穿圆领袍,挂以朝珠,使用补子。清代官服的等级区别,还有:1、冠帽上所饰顶珠的色彩、质料不同;2、朝珠的质料不同;3、腰带的不同;4、袍上蟒纹的不同,三品以上九蟒,四至六品八蟒,七至九品五蟒。袍外用石青玄青缎子、宁绸、纱等作外褂、前后开衩,如出于特赐,还可服用黄马褂。清代官帽上的花翎也很有讲究,一般只限于有爵位和皇帝匠侍、王府护卫、禁卫京城内外的武职营官有之,从一翎到三翎不等,其他则须有军功和出于特赐才可戴用。
总之,历代的帝王服装和官服与封建职官制度紧密相联,渗透着等级尊卑的观念,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集中反映。
历史教师必备:“避讳”渊源
所谓“避讳”,指的是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避免君父尊亲的名字,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
避讳起源于周朝。秦汉以后,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避讳制度才日趋完备。避讳在社会上存在“国讳”、“家讳”和“‘圣人’讳”三种。“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封建帝王出于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要求其统治下的臣民都必须遵守“国讳”,否则,一旦犯讳,就是“大逆不道”,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家讳”指避父祖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精神。“‘圣人’讳”多数情况下指避孔子的名讳“丘”。此外,还存在一种“宪讳”,它是封建官场的下级官员为了巴结讨好上司,主动避长官的名讳。
封建社会避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改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改用音近或义同的字来代替。如苏轼的祖父名序,苏轼将序改作“叙”。唐祖讳虎,故凡称“虎”的地方均改作“武”或“猛兽”。“空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口”,或作“某”,或直书“讳”,如唐人撰《隋书》时,因避太宗李世民讳,而改“王世充”为“王充”。“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不写,如将孔子的名讳“丘”缺笔作“”。此外,还一种在口语中避正呼的避讳法。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如讳字属入声,则在口语中不可出现此音,而其他三声仍可照念,但有时也会出现因避一字而四声皆讳的情况。
由于避讳,甚至把别人的名和姓也改了。汉文帝名恒,春秋时的田恒就被改为田常;汉景帝名启,微子启则被改称微子开;汉武帝名彻,蒯彻则被改称蒯通;刘知几著《史通》,后人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讳,竟然刘知几改称刘子玄(子玄是刘知几的字)。
中国古代国号渊源
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1/夏: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

爱好历史必备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pod0a
  • 文件大小201 KB
  • 时间2018-05-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