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
(其其格 20101300229)
探究普通话和方言的联系“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推广,这句脍炙人口的口号也深入人心。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和北方方言为基础,这里的北京语音并不包括北京的土音,北方方言也并不包括北方的土语;这里的北方的含义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江淮一带。这样,普通话的词语中,扬州方言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扬州方言是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北方方言。当然,普通话中也不包含扬州方言中的土音土语。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因此要了解普通话,我们首先要了解方言。从方言的形成来看,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
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从方言的价值来看,方言本身确实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有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试想若用普通话演唱苏州评弹或说扬州评话,那就不成其为地方艺术了。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政府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而且方言终将消亡。由于共同语的建立,各种语言的方言都在逐渐衰退,方言的作用日益缩小。我国是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 各个地方的方言往往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有的地方甚至是十里不同音,隔了一座山,山前人和山后人就有可能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这种差别就更大了。不是有人说过嘛,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所以, 这足以见得,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对于一些地方的人们来说也并非易事。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普通话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方言。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也是属于语言变体,与其他方言之间是兄弟关系,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也不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但是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作为全国推广使用的通用语言,自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普通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普通话是在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不同于方言,它要对基础方言的成分进行选择吸收,不是全盘吸收,所以普通话是非常规范的民族标准语。别的不说,就语音而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 但是这只是从语音系统上说, 实际上普通话并不等同于北京话, 北京话语音普通话并没有全盘吸收, 而且北京话本身也是一种方言, 城区和郊区仍然有较大差别,所以我们一般所说的以北京话语音作为标准音,实际上只是局限于城区语音,而且北京音中轻声、儿化现象特别突出,普通话只是有选择地吸收。普通话还要从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
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天天读 a、o、 e,想不到这对我们后来学好普通话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呀。可以想象,拼音不过关,想读好说好普通话是何其之难,简直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学好普通话极为重要,不然的话,就不能把你正确的意思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有这么一个故事,叫乡村面馆。说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一个游人路过,因为肚子很饿了就走进一家面馆,说“有什么好吃的,快
普通话与方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