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2002—2009年整村推进的工作总结
**县地处陕南中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02个行政村,,。2001年底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6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人达948元。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活落后,民居破旧,村庄脏、乱、差是当时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
一、整村推进工作简要回顾
自2002年整村推进启动实施以来,**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以提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着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改善村容村貌,有效地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到目前,已启动实施重点村92个,总投资2239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205万元,捆绑部门资金15532万元,群众集资投劳4660万元。8年来共新修及改造村组道路791公里,硬化村组道路685公里,新修便民桥176座,彻底解决了78500人行路难的问题;新修人畜饮水工程196座,新建水塔218个,埋设输水管道588公里,使29400人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同时衬砌渠道276公里,新建抽水站16座,解决了
7200亩水田的灌溉问题;高压线路改造256公里,低压线路改造351公里,安装变压器26台,彻底解决了贫困村用电难的问题。新建村级卫生室68处,解决了村民就医难的问题;新建学校18所,改造学校教室、宿舍356间,解决了重点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新栽桑园18450亩,引导发展畜牧养殖大户235户,发展桑枝食用菌1380万袋,种植魔芋460亩,新建果园7260亩,使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建设前的658元增长到建设后的4285元,尽增长3627元;民居改造4670户,村口治理56处,彻底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面貌,使重点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启动实施过的重点村路平、水通、电灯明,房新、田方、树成行,支柱产业成规模、显效益,环境优美,学生上学、群众就医不出村,农民安居乐业,扶贫重点村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县特困村、重点村扶贫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二是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县级领导联乡镇的“四联四包”责任制,部门包村工作制,乡镇“一把手”负责制,扶贫干部联村责任制,确保了一个重点村有一名县级领导包联、有一个部门包抓、有一套人马实施。三是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重点村纳入了各乡镇、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畴进行奖惩。
(二)整合各类资源。一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县政府每年年初组织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落实当年启动重点村建设部门项目建设责任,落实项目捆绑资金,以会议纪要和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定期督办、检查、通报。;二是整合扶贫内部资源。自项目踏勘、计划编报和项目实施时,我们充分考虑到扶贫自身的实际,尽量将扶贫开发重点村、扶贫移民搬迁及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实现有效整合,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
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