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与崇高
寓意晏殊
水槛遣心二首杜甫
一、优美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看来,美是和谐、适宜、对立与差异的统一,是完整与鲜明。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Aphrodite、维纳斯)
(一)美学史上的“优美观”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倡“美在和谐”,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体,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毕达哥拉斯
2、赫拉克利特提出了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起于“斗争”的主张。他还提出美是相对的观点,他说,“最美的猴子比起人来也是丑的”。而“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
赫拉克利特
3、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不仅重视人的外在美和言辞美,而且更强调人的心灵与品格美。
4、柏拉图以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为最高的审美境界。
5、亚里士多德的认为:美的主要形式在“秩序匀称与明确”。而且这个形式当是在人能感知的范围之内。他曾说:“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由某些部份组成之物——不但他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
6、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认为,优美在欣赏者那里,能引起爱或类似的情感,松弛舒适是优美的特有的效果。(比较小、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身材娇弱、颜色鲜明……)
,优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是美的对象的形式与想象力和理解力之自由活动的和谐融洽,美的对象因此而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单纯的快感,是观赏者始终处于赏心悦目、平静安宁的审美体验状态。
、美学家立普斯从移情的视野解说审美喜悦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同情,认为优美的核心在于一种柔和的力量扣人心弦。
优美与崇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