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献学课件.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7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文献学
主讲金小栋
导论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含义的历史演变
(一) “文献”的古代含义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其中记载孔子的话: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汉代郑玄、宋代朱熹对“文献”解释分为两部分:
“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
“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后代的“文献”大都是偏义复词,或者偏于“文”,或者偏于“献”,而第一种含义的使用较为普遍,。
(二)马端临“文献”与孔子“文献”之异同
最早用“文献”二字为其著作命名的是宋末元初的史学家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献通考》。其《自叙》指出: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相同之处:《文献通考》编写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书本的记载,一是学士名流的议论,与孔子的一脉相承。
区别:孔子所谓“献”专指口头材料;而马氏之“文”与“献”几乎都是书面材料。
(三)“文献”的当代含义
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二、文献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
(一)文献学
1、定义
2、研究内容(本体、方法、历史、理论四方面)
3、分类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
(三)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意义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一)出土文献研究与传世文献研究相结合
(二)传世文献研究是一项永恒的课题
第一章文献的载体
(一) 定义
甲骨指龟甲和兽骨。
甲骨文甲骨卜辞殷虚卜辞契文殷虚书契
刻在龟甲(腹甲)和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上的文字就叫甲骨文。因为甲骨上记载的大半是占卜的事情,所以学者们称它为“甲骨卜辞”。因为它出土于殷代都城旧址,所以又称为“殷虚卜辞”(虚即墟字)。甲骨文以契刻的为多,因此,又称之为“契文””(契,刻)。或称为“殷虚书契”。
一、甲骨
龟甲文
兽骨文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文献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0012230
  • 文件大小26.83 MB
  • 时间2018-05-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