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
绪论
授课时间
学时安排
1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辅资源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目的、要求:
:生理功能调节的概念、方式及其特点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重点: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意义;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
教学难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过程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
2、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3、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二、生命的基本表现(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生殖和生长发育
3、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4、体内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内环境和稳态
,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
-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 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征入手,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特点。
4. 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讨论、思考题、作业: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
?试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参考资料:姚泰主编,生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教学后记:
绪论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1、基本观点
形态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
局部和整体、整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相关联的观点
进化发展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开始解剖学记载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s):把神经和肌腱的概念正确地区分开来,指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枢
盖伦(Galen):出版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医经》
(Vesalius):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被称为近代解剖学创始人
(william Harvey): 出版了《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书,发现血液循环,创立了器官生理学。此发现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
3、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
(1)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
(2)活体解剖实验法
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慢性实验法
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2、生长与生殖
3、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
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发生的规律性(适应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体液调节
定义:机体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该器官组织的某些特殊反应。
体液调节往往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因而成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中传出通路的延伸部分,因而称之为神经-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定义: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器官、组织、细胞可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反馈控制系统
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闭合回路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起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
可逆,维持系统稳定(如体温调节等);
缺点:滞后,波动大
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不可逆,破坏系统稳定
生理情况下,血液凝固、排尿反射、分娩以及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细胞膜钠离子通道的开放和钠离子的内流过程;
病理情况下,大失血和心脏活动
授课题目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授课时间
2008年9月3日6-7节
2008年9月10日6-7节
学时安排
2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辅资源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目的、要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及功能;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肌原纤维的细微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结缔组织的分类,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化学成分
液态相嵌模型
1脂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