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
汕大二院儿科
林伟青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一般特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发生于3岁以下小儿。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皮下脂肪减少、体重下降、水肿、肌肉萎缩以及生长发育停滞,常伴有全身各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临床三种类型:消瘦型、浮肿型、混合型
[病因]
1 、长期摄入不足(最基本原因)
出生后未正确实施母乳喂养;
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而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时,选择代乳品不当或代乳品的调制不正确,造成总热量和(或)蛋白质供给不足;
辅食添加不及时或品种单调、质量不高。
骤然断奶不能为小儿适应。
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零食过多、饮食不规律等。
消化道疾病:迁延性腹泻、慢性痢疾、肝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或利用。
先天性疾病:唇裂、腭裂、幽门肥大性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等,均影响食物的摄入不足和(或)能量供应不良。
:早产、双胎、多胎、低出生体重儿等生后营养相对需要增多,而其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急、慢性传染病恢复期
:糖尿病、大量旦白尿、甲亢、肿瘤
[病理和病理生理]
1. 病理:
1) 轻度: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
缩
2) 重度:肠壁变薄,粘膜皱襞消失,
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脂肪浸润,淋巴
结和胸腺萎缩,脏器缩小。
2. 病理生理
新陈代谢失常:
糖代谢:摄入不足致糖原积累减少,消耗增
加→血糖偏低,易发生低血糖。
脂肪代谢:消耗增多→血清胆固醇下降,肝
脂肪浸润及变性。
蛋白质代谢:消耗增多→血清总蛋白、白蛋
白降低→负氮平衡。总蛋白低于
40g/L、白蛋白低于20g/L时,可
发生低蛋白血症性水肿。
水、电解质代谢:总液量相对增加;发生腹泻时易引起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钙、低镁血症。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B、C、D、K及微量元素铁、铜、锌。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体温偏低
2). 各系统器官功能低下:
消化功能低下: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
减少→吸收、消化功能差→食
欲不振、腹泻。
心血管功能低下: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偏
低
肾功能低下:肾脏滤过、浓缩功能减弱→多
尿、尿比重↓。
.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低下:烦燥、抑制交替。
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
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