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莞市2007年教育学会年会论文奖一等奖.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东莞市2007年教育学会年会论文奖一等奖】
追求常态的教学,精品的课堂
——谈返朴归真,让课堂教学扎实与灵动齐飞
莞城教研室尹凤葵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要回归本色、回归本真、回归常态,课堂教学要提高实效性。前提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即目教学标确定要简明,文本价值内涵要把准,语言训练点要找准,拓展材料要适度,体现“扎实”。加之“灵动”生成高效,灵动即精彩,体现在设计的巧妙,艺术的引导,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让课堂教学扎实与灵动齐飞。
【关键词】常态教学精品课堂扎实灵动
回眸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坛曾一度充盈着“人文”“自主”“感悟”“探究”等时尚用语,从普通教师的“家常”课到各级各类的观摩课,多媒体、网络资料、合作学习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整个课堂你说他说大家说,好不热闹。但是,这异彩纷呈大背后是什么?是喧嚣,是浮躁,是虚假,是语文的异化,还是“双基”的丢失?
对此做法,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老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也及时地进行了矫正,对以往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认识作出了客观的评述,以及后来贵州、贵阳阅读教学研讨会的召开,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展示,无疑从理论到实践给了一线教师们最有效的指引。
时至今日,关注课程改革发展动向的老师们也许已发现,前一段语文学科迷失与错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课堂教学似乎有了“回归”的倾向,回归本色、回归本真、回归常态、回归到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如何使教学过程自然本真,还语文课堂朴实?本人认为:
一、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论语·述而》说:“好谋而成者也。”解读文本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于绵绵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这个含义深刻的比喻,大家一定不难明白:只有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感悟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然后才能准确地进行目标与训练点的定位的道理。
有经验丰富的名师认为,要准确地解读文本,首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然后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最后以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我很赞成她们的说法。
1、深入浅出,目标简明,高实效。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理想、高效度的“问题大背景”,正是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自身知识和见识的高低。《自然之道》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课文,它通过小海龟离巢进入大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那就是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事与愿违。曾经因为公开课,引导老师对课文进行了几度研读,获得的深刻启发是“思路要简单”。文中情感的线索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伏跌宕。侦察兵幼龟的错误信息让龟群遭受了灭顶之灾。“我和同伴们”的情感发展为震惊、后悔、自责,而向导也由于自己的过错感到难过、悲叹。小海龟用生命的代价带给人们惨痛的教训,带给人们对“自然之道”的深刻启发。要激发学生对这种复杂情感的领悟,惟有走进文本去体验。如何体验?围绕第四自然段,我们设计了多层次的朗读,采用赛读的方法,通过比较感受到游客抢救幼龟的焦急心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焦急心理的产生原因,再读游客的话,体验游客违背自然之道的缘由;采用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若无其事”联系生活,理解关键词的含义;练读向导的话,理解向导为什么这样说,体验向导这样做的内心想法;当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相互碰撞时,采用引读的方法,读后谈感受,情到深处自然浓,学生抓住情节矛盾处发问,通过探究明白了“了解自然之道是多么重要”的深刻道理。课堂中,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之情就在朗朗书声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文本的内涵得到了深入挖掘,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深度与厚度就
“得来全不费工夫”了。
2、把准文本价值内涵,保证课堂效度。
时下课堂,不少老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学中对学生理解偏离文本愿意时,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使既定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影响了实效。听一位教师讲《狐假虎威》,课将结束,老师问同学:“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狐狸留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有的说:“狐狸真狡猾。”有的说:“狐狸真狡诈。”但有一个学生却说:“狐狸真聪明,他凭着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老虎,他真勇敢。在危险面前,他沉着镇定,随机应变,值得我们学习。”老师一愣,立即投去赞许的目光,还让全班同学送给他热烈的掌声。
显然,这位老师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忽视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

东莞市2007年教育学会年会论文奖一等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8-05-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