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面孔近相似岁岁表情各不同 ——兼谈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Ⅰ的命题变化及2016年备考策略
一、亲切源自熟面孔
二、新鲜因为新表情
(一)文言文阅读:“多年两稳”老面孔,“两年两变”新表情。
1.“两稳”突出对重要考点的考查
2.“两变”突出对文言素养的重视
(二)背诵默写:从“文诵”到“意诵”的转变
(三)语言运用:
:
二稳:成语、病句辨析突出稳;
一变:句子排序突出题型变化。
:
语意衔接年年考:一客一主共(2题8分)
图文转换交替变:游走于案文转换与表文转换之间(1题6分)
图案转换文字(2013、2015);
图表转换文字(2014)
一、亲切源自熟面孔
9年来,国家课标卷高考语文试题的试卷结构一直保持了六大板块24道试题的稳定态势。六大板块包括社科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每个板块的试题数量和分值分配都保持平稳不变。
六个板块24道试题,除了个别设题点有些变化以外,设考考点和对应题型多稳少变。
2014年和2013年高考语文国家课标卷考试大纲及完全一样,连同“题型示例”也完全一样,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共有52个考点,其中必考部分35个,选考部分17个。
2015年高考语文国家课标卷考试大纲,与2014年相比,除了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相同以外,题型示例却有变化:
一是文言文阅读的题型示例替换了沿用多年的2011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试题(命题材料是《》,代之以2014年全国课标卷Ⅱ文言文阅读试题《》
二是实用文阅读的题型示例除了继续使用2007年宁海卷实用文阅读试题《叶圣陶在四川》和2011年全国课标卷Ⅰ实用文阅读试题《下笔不觉师造化》以外,增加了关于国民阅读调查的新闻对比阅读试题(以前没有考过)
必考部分共有四大板块,35个考点。其中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6个考点,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10个考点,第五板块“语言文字运用”9个考点,第六板块“写作”: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分“基础等级”6个考点,“发展等级”4个考点,共10个考点。
选考部分共有两大板块(任选一个板块)。包括第三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和第四板块“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7个考点。其中第三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共有8个考点,第四板块“实用类文本阅读”共9个考点。
二、新鲜因为新表情
(一)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考纲要求及实际命题一直未变。
考纲规定了6个考点,分为“理解B)”和“分析综合”两个等级。其中“理解B”有2个考点: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综合C”有4个考点: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中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课标卷连续九年来都是给一篇大约1000字社科文,设3道选择题共9分,考查考纲所要求的6个考点中的3个考点。
年份
选文
题材
题1考点
题2考点
题3考点
2012
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科技黑箱
“重要概念”“科技黑箱”理解(B)
“重要句子”的理解(B)
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C)
2013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老子年代
“重要句子”重要词语的理解(B)
“重要句子”意义的理解(B)
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C)
2014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悲剧
“重要概念”“悲剧”性质的理解(B)
“信息筛选与整合”(C)
“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C)
2015
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宋代信用
考查概念特点的理解,兼考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B、C)
重要句子的理解,兼考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B、C)
信息整合与推断(C)
2012年到2015年选文、题材和设题考点如下——
科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考查与应对策略
考纲: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10个考点
“识记 A”1个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理解 B”2个考点: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法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C”3个考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 D”2个考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标卷命题,第二板块设题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连续9年来都是提供一篇七八百字
高考语文课标卷Ⅰ的命题201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