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
(三)》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难点是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后,教材先以古代名题引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接着开展折一折的活动,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探索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教学本节课后,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有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已有水平,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等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习材料,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发现。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归纳法则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感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思考去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在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本课
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另外要注意避免过于繁琐的计算,不过适量的练习还是必要的,通过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反思二: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一、为什么分子相成、分母相乘。
应该说,让学生结合图形理解为什么分母相乘是直观的,从课堂的15来看,学生现有5份中的1份,现在15的12就是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那么要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相当于是把每一份都分成2份,5 2就是10,5 4就是20。那么为什么是分子相乘呢?在自己再次修改之后进行教学的时候,发现25 23为什么分子是2 2,其实第一个2表示是有2竖,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