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新).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应用题是锻炼学生思维的磨刀石,应用题教学主要应该帮助学生解决“想什么”和“怎样想”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思维竞赛的环境。”为此,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把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变成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力求探究适合应用题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尝试探究。
二、理论依据
辩证统一的教学观主张“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师  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而学生的主动地位只有在教师教上才能巩固。教师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重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让学生获得自学方法技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过渡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教学的顺序进行的,教学顺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近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有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科系统性特别强,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应用题教学更体现出了这一点。
三、模式特点
1、注意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导与主体作用,使教师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在主导作用上,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各种素质行到生动和谐、充分地发展。
2、具有可操作性,教师易接受,并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施展教育才华,创造教学风格。
3、模式具有普遍性,适应于各种应用题的课堂教学,也适应于计算等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
四、程序操作
1、复习引入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可针对学习新知识所需的关键性旧知识、重点技能技巧,组织学生复习,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做好向新知识过渡的准备,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活动推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促进知识正向迁移。
2、比较发现
利用准备题,理清解题思路。由于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比较繁杂,过难过易的知识都有会使学生兴趣索然,思维停滞。教学时,教师可巧设“铺垫”化难为易。通过改变题的条件,祟例题,让学生将例题与准备题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新知识点。
3、尝试探究
新知识点发现后,让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在数量关系中寻找必要的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解答,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要想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让学生完成一点点。在独立探究过程中,附之教师点拨、讲评,学生之间的议论,交流。
⑵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新知识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人人动脑思考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492242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