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脑血管疾病
三、脑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
四、脑栓塞病人护理
三、脑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
概念
脑血栓形成又称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在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系统发生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闭塞,血流受阻,而引起该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以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表现,常见偏瘫、失语。通常在安静状态下缓慢起病。
黄色区域为脑血栓好发部位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最常见的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
其他病因有脑动脉炎、先天性脑动脉狭窄;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等。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血小板粘附→血栓
↓↑促进
管腔狭窄+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
(二)临床特点
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病人。
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1-2天达高峰。
先兆:部分病人在发作前有前驱症状(头痛、头晕等)。约25%人有TIA发作史。
多数病人无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临床特点
1、颈内动脉
1)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损害可以运动性失语、失认等
2)眼动脉受累同侧偏盲
3)病变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临床特点
2、大脑中动脉
主干闭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优势半球损害可以运动性失语。
3、椎-基底动脉
眩晕、呕吐、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出现四肢瘫痪、眼球麻痹、意识障碍、常迅速死亡。
内科护理学课件-脑血栓、脑栓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