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经营
薛档档
(陇东学院 08历史(1)班,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既是东西交通的咽喉和关陇的屏障,又有农耕和放牧的自然环境。西夏占领河西地区以后,对其进行了开发,使它成为西夏政权军需民用物资的供给后方,也是西夏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关键词:西夏;河西地区;经营
安史之乱后内迁到西北地区的党项族获得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环境,日益壮大。党项政权于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就曾一度占领凉州(今甘肃武威),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攻取甘州(今甘肃张掖),1032年再度攻占凉州,1036年又连克肃(今甘肃酒泉)、瓜(今甘肃安西)、沙(今甘肃敦煌)三州,自此始至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取河西时为止,西夏对河西地区统治近200年,在这期间,西夏政权对河西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开拓、经营。
一、西夏经营河西的政治举措
(一)羁縻怀柔,民族平等
河西地区西连西域,民族成分复杂,民族间的矛盾斗争也较多,处理好民族关系是保证该地区稳定的前提条件。西夏政权是一个民族政权,在其境内实行了比较宽松的羁縻政策。即在服从党项统治的大前提下,允许保留各民族自治,拥有部分权利。河西地区“旧皆有(回鹘)族帐,后悉羁縻于西夏”[1],如西夏统治者允许河西回鹘“各立君长,分领族帐。”保留其自治权和单独向辽、宋入贡和贸易的权利。
西夏法典《天盛律令》卷10“司序行文门”规定:任职人番、汉、西番、回鹘等共职时,位高低名事不同者,当依各自所定高低而生。此外,名事同,位相当者,不论官高低,当以番人为大……番人共职者列坐次及为手记时,当由高官大人为之官相等而有文武官者,当以文官为大,有文武官同,则当视人况、年龄,若违律时罚马一,又番、汉、降汉、西番、回鹘共职者,官高低依番汉共职法实行。这一条反映出西夏政权的民族政策还是较为平等的。在西夏,异族官员的地位首先取决于他们的职位,而不是种族、法令规定党项、汉、吐蕃、回鹘官员们一起共事时,必须依据本人地位的高低按顺序就座。党项族大量吸收汉、吐蕃、回鹘等各族文化,各民族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这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二)设置机构
西夏占领河西以后,立即定兵制,立军名,升州郡,益边防,又以肃州为蕃和郡,甘州为镇,夷郡置宣化府。据额济纳旗黑城所出《天盛律令》第10章《司次行文门》“凉州”一名已被西凉府所取代:《元史·地理志》《西夏纪》卷一亦云,凉州曾被西夏改为西凉府。又于《元史·地理志》载,西夏亦曾改甘州为镇夷郡(州),又立宣化府为其民族宣抚机构,主要职责是处理回鹘、吐蕃事务,以强化对当地各民族的统治。西夏政权还有县的建置,《多桑蒙古史》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取西凉府搠罗、河罗等县”[2]。《元史·太祖本纪》亦此说,西夏西凉府辖有这两县。在元昊统治期间,他模仿宋朝的官制,设立了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等劝农机构,对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与经济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元昊即位后,就设立了文思院,这是官府手工业作坊之一,负责供御仪物服饰的制造,后又设立了工技院、刻字司、金工司、铁工院等,这些都是管理生产技艺的机构。公元1039年,元昊再度改革官制,调整机构,但农田司、受纳司、群牧司这三种执掌农、牧业生产的机构都没有因为政权的嬗变而取消,自始至终存在。
西夏的
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经营.doc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