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饮食文化
摘要:中国汉字有着六千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出发,从食物种类、烹饪技术、食具、酒具等方面阐述汉字所蕴藏的文化底蕴。
关键字:汉字饮食文化文化内涵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包括汉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和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的现象及其关系的总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闻名寰宇,在世界上素有“饮食王国”之美誉。
关于与饮食有关的汉字,尤其古代使用过的繁体字有成千个,包括饮食礼仪、民间习俗、食品食物、烹饪技术、食具型制。但对于当代实用与饮食有关的汉字,只需认真学会一定数量的字根字,就可由这些“字”参与组字,扩展到饮食方面的相关用字。本文只重点讲一下“食”“米”“酉”“皿”“火”五个饮食文字中的基本字根,引申出“食物”“酒”“食具”“烹饪技术”等相关用字。
讲到粮食,我们的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各种各样吃的东西,除了我们今天吃的这些东西,粮食的概念范围其实要大很多。
一、粮:谷食也。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二、食:本义:饭,饭食,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食”,包括偏旁“飠”“饣”,原来的图示,像人张口冲着古代的食具吃饭状,是从古代食具“豆”,一种可用来盛装食物的高脚碗演进过来的一个字根;也有把上面的字形,看作是“合”字,意思是包括所有与食物有关的字形;后来篆体写成似人头顶食具状。“食”部的字大都和饮食和食物有关:(一)食物的名称:餡餅、飯、餃子、餛飩、饅頭、餑餑;(二)与饮食或食物有关的动作:餉、飪、餔;(三)与饮食或食物有关的性状:飽、飢餓、
三、“禾”: 禾是古代谷物的总称,以它为偏旁的很多字也都是粮食的品种或者与粮食有关的字。如:穗、秕、秸、秆。“禾”派生出了许多与粮食相关的字,但是后来词义却逐渐发生转移,比如年、秀、季、秋、香。“季”:上面是禾苗下面是婴儿,本义指的是幼嫩的禾苗,后来引申为年纪最小者。
四、“米”:粮食作物去皮的子实,看上去像打谷场上有四堆谷子。泛指颗粒很小的东西,古代常常与盐并用,”米盐“表示细杂之意。米是个部首字,汉字中与米有关的字大都与粮食有关。大致分为四类:(一)粮食的不同类别:粳、黍、梁、粟;(二)粮食的各种加工品或者加工后的余料:粥、糖、糟、糠、糜;(三)由粮食的粗劣派生出表示物质的优劣等意:精、粗、糙、粹;(四)表示粮食的交易与买卖:籴、粜。
古时饮食文化,从食品发展到食具,一类是有关盛放液体的容器,一类是有关盛放固体食品的容器,这些食具的发展,引发了古代青铜器和陶瓷器的开发,发展了中国古代辉煌的陶冶文明。
“酉”,源于古时盛放酒类的酒坛形状,原来“酉”即指的是“酒”,后加“氵”增加了类属表意信息,将“酉”作为与酒有关的构字字根,并推广为盛放液体饮料和调味品的容器。“酒”,酒在古代涉及礼制和祭祀活动,并与人们生活十分密切。人们创造了一组酒文化的汉字:
(一)名词。(1)各种酒的名称:醪、醴、醨、醅(2)与酒相类似的饮料名:
汉字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