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育角度看朗读论文:从美育角度看朗读的作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美育角度看朗读论文:从美育角度看朗读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以体现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对朗读的重视。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古人语文教育的成就很大部分可以归功于朗读的运用。这里,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想从美育的角度谈一下朗读的作用:
一、朗读是获得审美感受的重要途径
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感觉器官的参与,朗读成为感受美、体味美的有效途径。
有位学生回忆在中学时语文老师讲《与妻书》一文时说:“她在简要地介绍了作者后,就开始用低沉的语调朗读课文,同学们深深地受到感染,都低下了头,有的竟‘小声哭泣’。”朗读时,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使学生的审美感暗合于审美对象之中,感染了学生的心灵,有机地联系了审美主体学生和审美对象作品,达到和谐共振的审美体验。
二、朗读能获得审美感受
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分析,边朗读、边理解、边欣赏,品味作者写作的匠心,领略作品的立意、构思、文法和风格的精妙,更容易获得审美感受。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精品。这样的散文,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运用朗读这一方法,让学生边朗读边体味月色笼罩下的荷塘美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一段描写共计180多字,不但比喻新颖、别致,通感精妙传神,仅轻声音节出现就达40多次。如果不仔细精读作者所勾画的艺术美景,就很难体会出轻重有致的节奏,更难获得广泛的艺术享受。
古人认为:“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虽然是说为文风格之美,却形象地描绘节奏所激发的审美感受,可见,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

美育角度看朗读论文:从美育角度看朗读的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