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标准内容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遥感的含义,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2知道遥感的技术系统和遥感类型。
3用实例说明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4知道我国卫星遥感的发展现状,激发对祖国科技成就的自豪感。
三发展要求
1知道用遥感图像判断地物的基本道理,能判读简单的遥感影像图;运用遥感图像比较,描述地面环境变化状况。
2运用资料,说明遥感在其他方面(如农业生产、工程地质、测绘制图、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1阅读下列材料说说:
⑴什么是电磁波
⑵用自己语言描述遥感的概念
遥远地感知。根据电磁波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⑶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1年人造卫星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航天飞机、载人飞船、太空站等。
1970年发射了人造卫星,1975年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已发射50多颗卫星和4艘无人宇宙飞船,神舟4号飞行中,载有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和雷达散射计组成的多模态微波传感器。
⑶我国遥感发展:
⑴航空阶段:
1882年摄影、1903年航空摄影、1936年彩色摄影.
⑵航天阶段:
2阅读下列遥感图片说说:
⑴遥感技术系统组成
①遥感平台:在遥感中搭载遥感仪器的工具称为平台,前遥感平台主要有飞机、火箭和卫星等。
②传感器:在遥感中收集、记录和传送遥感信息的装置称为传感器,有摄影机、摄像仪、扫描仪、雷达、光谱辐射计等。
⑵完成下表的遥感类型的运载工具、特点和应用领域地内容
主要类型
运载工具(手段)
主要特点
应用领域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对洪涝、台风等突发性灾害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
地球资源、海洋、
气象等专题卫星
紫外、红外摄影、多
光谱、热红外扫描、
微波侧视雷达探测
可见光照相机等
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
制,定期重复使用
机动性强,可根据研究主题
选择传感器、飞行高度和区
域,全天候性,覆盖面积大
对地观测分辨率高、畸变
小、比例尺适中等
城市、海面污染和森林火灾监测、石油勘探、铁路、电站选址、地震预报、文物考古等
资源普查
3阅读下列遥感图片探讨: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
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全过程。
⑴什么是遥感过程
⑵根据植物和地物的反射波谱的曲线,讨论感图象识别地物的原理和方法
①波谱特征: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该物质一种特别标志光谱特征。②光谱特征:利用植物光谱可以推断植物类型、生长阶段、健康水平、土壤条件等,因它们是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
可见光区
气象卫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